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还原猪价上涨本来面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3  浏览次数:234
质疑“成本说”、“周期说”,正视疫病对产业打击的严重性

还原猪价上涨本来面目

述评

关于将近一年来国内猪价异常上涨的主要原因,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将原因归结为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成本说”),以及2006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受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周期说”)。在这些来自权威渠道的分析中,猪病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附带因素,并没有放到值得重视的位置。

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一头猪饲料成本增加150元,卖价即暴涨900元

“成本论”者认为,引起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生猪价格达到低谷,饲料价格大幅上涨,两者相叠加造成母猪存栏数一定程度下降,使今年猪肉价格发生波动。

但市场人士认为,“饲料成本增加是主因”的说法片面夸大了饲料成本上涨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以最简单的例子分析:行业中普遍认同,饲养一条猪约需要6-8包的配合饲料(40公斤规格),按每包饲料涨价10元计算,每头猪饲料成本上涨约为60-80元。这大约会导致猪价上涨0.6-0.8元/公斤,事实上,广东地区猪价(出栏价,下同)自去年6月以来,足足上涨了4.1元/公斤。

一直以来,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82%。我国猪饲料主要原料所占比例大约为:玉米60%,豆粕20%,麦麸15%,预混料(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5%,其中玉米价格是决定养猪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玉米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多少的饲料成本?2006年6月,全国二等黄玉米的均价为1337元/吨;2007年7月上旬,广东蛇口二等黄玉米报价为1720元/吨,价格涨幅为383元/吨。按料肉比2.6:1计算,100公斤的肉猪需消耗260公斤的饲料,可以计算出,玉米价格的上涨会增加100元的饲料成本。根据行业人士估算,综合计算其他原料价格的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头100公斤的肉猪因饲料原料涨价而增加的饲料成本约为150元。同期每头相同体重肉猪售价却增加近900元(以广东地区价格计算,2006年6月肉猪均价约为6.6元/公斤,2007年7月上旬肉猪均价约为15.4元/公斤)。

根据经济规律,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成本上升会推动价格上升,但从近一年的情况来看,猪价上涨幅度要远高于饲料成本上涨,显然还有其他力量在起着更为主力的推高作用。

波动超出周期规律,“周期性原理”解释不了

纵观时下各方分析,均承认了母猪和生猪的存栏减少,从而造成供应不足的事实。因为我国散养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难以准确统计母猪和生猪存栏数量的变化,但从饲料销量的减少可以侧面反映存栏量的变化。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汇总结果,2006年猪饲料产量同比下降5.5%,其中猪配合饲料同比下降6.4%;猪浓缩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5.6%;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饲料生产总产量为270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但猪料产量却下降了4%,4、5月份广东猪饲料生产企业的销量至少下降了20%,预计即将公布的第二季度猪料销量下降幅度会更大。

的确,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猪价逐渐陷入低谷,特别在2006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散养户都亏本。全国各地特别是以散养为主的地区,养猪户纷纷大量淘汰宰杀母猪,减少母猪及生猪的存栏量。据湖南地区饲料经销商刘杨透露,由于养猪户大量淘汰宰杀母猪,在2006年上半年湖南地区饲料企业的猪饲料销量减少50%以上。

但从2006年7月开始,随着母猪、生猪的减少,猪价触底反弹。在正常的生产周期中,养猪户会跟随着猪价的上涨慢慢补栏,逐步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事实上去年9月左右,养猪开始有较多的盈利了,可以算出大概是100-150元/头左右,按常理养殖户会补栏,在今年7-10月供应便可以缓解。

但现实中,单在今年春节后、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就出现了三轮迅速的上涨过程,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东地区猪价由原来的13.30元/公斤上涨到15.40元/公斤,上涨幅度达15.8%,最高地区曾超过16元/公斤,创下了集约化养猪以来的历史记录。

由去年6月到今年7月,猪价上升时间已经持续一年,依照生产周期规律计算,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正常或者比较高的水平。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母猪及生猪的存栏反而越来越少,猪价也越来越高。这一切显然并非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原理所能解析得了的,所以用“周期说”来解析这一轮猪价上涨并不恰当。

疫病贯穿猪价上涨过程,打击面回避不了

对于去年以来暴发的“猪高热病”是否影响猪价上涨的第一因素,生猪的病死率与市场猪肉价格变化有没有明显的相关,行业人士普遍持肯定观点。

权威兽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在其论文中描述,“一些严重暴发此病的地区,猪的总量下降了60%。据官方估计,有超过1000万头猪在这场疫病暴发中死亡和被销毁”,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疫病给养猪业造成的严重损失。

近一年来,疫病贯穿着猪价上涨的整个过程。据悉,2006年5月,安徽首先出现疫情,但对同期广东猪价影响甚小。疫病跟随着病猪及猪苗的流向,由安徽传至江西,再传到湖南,不过当时大部分的行业人士对该病缺乏了解,情况亦未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直至2006年7月“碧利斯”及“格美”台风过后,广东猪价迅速回升,行业人士才开始感受到在赣湘发生的疫病对猪价的影响,当时广东猪价短时间内上涨一成,突破10元/公斤。9月南方农村报记者曾走访了湖南、江西两省多个出现疫情的地区,了解到疫病已经给当地养猪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江西九江某一大型猪场因暴发疫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存栏的1200头母猪仅剩不到200头。疫病导致了湖南江西猪价大幅上涨,当时江西南昌生猪出栏价已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出栏价格持平。

疫病没有停息,由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逐渐向全国蔓延,造成了疫病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年底,全国大部分的养猪产区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疫情。

进入2007年,疫病并未停息,反而之前零星出现感染个案的两广地区亦地区性地暴发了疫病。据行业人士透露,发生疫病地区的一些猪场几乎全部清场;5月,公布广东云浮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

自此疫病越演越烈,猪价亦越涨越高。

7月9日,湖南长沙市畜牧水产局在《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中分析,从半年统计数据看,养殖户大幅减少,空栏户达50.17%;养殖数量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311.06万头,同比下降7.05%。据统计,今年年湖南一些养猪大县减产了30%,致使生猪养殖量平均减少了10%,意味着湖南省2007年生猪出栏要减少800万头。

广东省农业厅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生猪生产形势分析会上透露,广州三大生猪交易市场近日猪源约1万头,仅是正常时期的65%。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疫病是推动这一轮猪价行情上涨的主力。

回顾近年养猪业的历史,疫病造成生猪存栏减少,导致猪价上涨的现实曾在2003年出现过,更因此造就了脱霉剂产业,养猪行业人士对此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重视起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目前养猪业遭遇的问题与困难,花更大的力气,加大力度进行科研开发,完善疫病防控机制,才是解决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猪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是广大农民养殖户的希望所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