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平抑市场上涨的肉价 功夫在“肉”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0  浏览次数:252
这个夏天,猪成了很多国人无法承受之重。根据往年惯例,温度上升,肉价下跌。可今年肉价不仅不跌,反而随着温度上升而上涨。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比5月份上涨12.3%。(7月5日《新京报》)

面对猪肉上涨引起的民生问题,我们不能说政府不重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成立了应对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应急领导小组;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还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然而,在种种努力面前,肉价依然在上涨。

仔细分析有关部门出台的这些调控措施,可以发现,措施虽多却不外乎两点:一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二是“就肉论肉”。

何谓“以文件落实文件”?有关部门出台的措施虽多,但不外乎是或发文强调、或开会要求。这就很容易导致上面发文要落实,下面也发文要落实;上面开会喊重视,下面也开会说重视。可实际效果如何呢?恐怕除了开了几个会、发了几个文之外,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还是十分有限。

何谓“就肉论肉”?相关措施看起来是“组合拳”,其实都局限于肉上。有说要动用储备肉,有说要从外地调肉,还有要“补贴低收入者买肉钱”、“鼓励养猪者多卖猪”等等,这些都是“就肉论肉”。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上涨过快的问题,笔者以为“功夫在肉外”。应从饲养、流通、销售等多种环节入手,拿出实招、形成合力。

在饲养环节,政府应出台奖励性措施,鼓励农民养猪。当前特殊时期,最好把生猪放置在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出台保护价收购政策。这样,不管以后市场行情如何,都保证以保护价收购,免去养猪者的风险,养猪者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我们与其把肉补资金发给终点消费者,不如直接发给起点饲养者。

在流通环节,政府应加强猪肉冷库的建设,同时加强猪肉的调运工作。据央视7月5日《第一时间》报道,近期波兰大量向匈牙利出口生猪,造成匈牙利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匈牙利养殖生猪的农户大幅缩水。目前,我们组织的猪肉调运大多局限在国内,而如果适当考虑加强国际调运,是否也是平抑国内肉价的一种手段呢?

在终端上市环节,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减免猪肉零售商的摊点费用,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实现控制肉价。目前,很多肉贩生意清淡,但卖肉有成本,为了消解上升的成本,只能加价。如果在这一环节,操作较好,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肉价。

据悉,有深圳网友欲发起“不吃肉”运动。你可以一段时间不吃,但你可以一辈子不吃吗?你可以保证你不吃,但你能保证你家人不想吃吗?解决肉价上涨的根本的方法,还是从饲养、流通、销售等渠道入手,多管齐下,综合调控。只有这样,平抑肉价才能取得实效。(毛建国)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