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畜牧办——
肉价三年一波动今年正处最高峰
省畜牧办上报农业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5月,山东省肥猪价格跌至5.47元/公斤,这是自2005年8月以来,连续11个月肉价下跌后的历史最低点
,猪粮比价4.14:1,养猪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平均每饲养一口育肥猪亏损60—100元。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养猪严重亏损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因此,很多农户大面积淘汰母猪,这也直接导致现在生猪存栏数的减少。
“肉价一涨,不养猪的农户和企业都开始养猪;肉价一跌,人们又纷纷关门转行。”通过多年的观察,省畜牧办的工作人员总结出一套规律:猪肉价格一般按照“低谷——波峰——低谷”的价格周期进行波动,生猪价格的一个循环周期一般为2.5—3年。
“2005年,肉价开始了持续下跌,2007年,又回升到了历史最高峰,正好符合这个规律,现在正好是这个价格周期的尾部。”省畜牧办一负责人分析说。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四大因素“撮”高肉价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对全省27个调查市县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省猪肉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9.3%,今年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75.6%。“这样的涨幅,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是震惊性的上涨。同样一件东西,去年卖100元,今年卖175.6元,能不贵吗?”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消费价格调查处副处长王延芳认为,我省猪肉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货源减少。“去年6、7、8、9四个月份,我省猪肉价格跌至了历史最低点,养猪户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他们没有及时补栏,今年供应市场的猪肉,理所当然地减少了。”
王延芳认为,养猪成本的增加和动物疾病的暴发,对肉价上涨也起到推动作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养猪业打击很大,不少饲养户或损失惨重,或无资金继续投入,或因惧怕风险而转行;玉米等粮食价格上涨,无形中也推动了饲料价格上涨。”
具体到6月底以来的本轮肉价上涨,王延芳认为,这跟南方自然灾害、猪肉大量外调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一天我到超市去买猪肉,卖肉的说,原来厂家一天给他们供应猪肉800斤,现在一天仅供应100多斤,外调数量明显增加,使本省货源供应受到冲击。”
肉食行业业内人士预测——
涨势可能会持续到春节前后
就市民普遍关心的肉价何时回落的问题,得利斯集团畜牧科技总公司的总经理任相全认为,时间应该在2008年1月份、2月份、3月份,即春节前后。根据任总的生猪市场三年一周期的经济规律推算,2008年开始肉价也应该进入一路下跌的低迷期。而根据种猪市场供应情况,恰好也是这个结果。
受疫情影响,2007年春节前购买种猪的养殖户少之又少。春节过后的3月份,种猪供应量才逐渐上升,到4月份、5月份到达了一个高点。得利斯集团下属的莱芜种猪繁育基地4月份卖出的种猪高达1600头,是往常的四五倍。因为肉价上涨,养殖户的补栏热情空前高涨。3月份、4月份、5月份种猪卖出——一个月配种时间到4月份、5月份、6月份——114天的孕期,到8月份、9月份、10月份猪崽出生——经过5个月的饲养,到2008年1月份、2月份、3月份生猪就应该大量上市。根据供需原理,猪肉价格自然就会随之降下来。
对于这次肉价风波,任总表示也在意料当中,市民不必过度恐慌。那么如何防止肉价大起大落?任总认为规模化养猪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归根结底,是去年的异常猪疫情导致猪肉价格在价高之年也格外地高,从而暴露了矛盾。由于目前市民餐桌上的猪肉有很大部分来自散户和小规模的养殖场,由于管理、防疫等措施上不去,才导致大量生猪得病。只有建立规模化养猪,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宣传好生猪养殖防疫技术,才能让猪肉价格在大病大疫之年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