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近期我国猪肉市场价格大涨成因及后市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15  浏览次数:321
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品。目前,我国猪肉年产量约为5200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的生活饮食质量和结构均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去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已连续11个月上涨

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2007年以来,猪类产品价格依旧持续上扬。目前已创10年来的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国猪产品市场延续了去年价格大涨的走势。据农业部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最新调查统计,目前,全国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这使得养猪效益大增,猪粮比价已连续10个月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现在全国出栏1头肥猪盈利300-400元,饲养1头母猪获利更是超千元。

在整体粮价上扬的背景下,猪产品价格波动远大于粮食价格的波动。肉价在去年第二季度下跌到近年来低点后开始反弹,至今已持续近11个月。

截止到2007年5月中旬,国内猪肉价格呈现全国性上涨,其中最高的省份猪肉价格每公斤已超过24元(见下表)。

2007年前5个月全国部分地区猪肉零售价格(单位:元/公斤)

地区5月

零售价2007年以来猪肉批发价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北 京 20.0 16.4 15.5 12.85 14.25 14.1

河 北 19.0 16.0 16.3 14.19 14.53 15.11

辽 宁 18.9 15.8 15.36 13.91 14.55 14.82

黑龙江 18.8 15.7 15.98 12.44 13.5 13.11

上 海 20.0 16.5 15.8 17.75 18 17.25

山 东 21.0 17.0 15.18 14.42 14.46 15.06

河 南 20.0 16.8 17.08 13.99 15.07 15.67

湖 北 20.0 16.6 17.72 15.45 16.32 16.41

湖 南 20.0 16.5 17.1 16.05 16.21 16.21

广 东 24 19.5 19 15.66 16.33 15.51

广 西 22 18.0 18.26 16.02 16.91 16.04

四 川 18 15 16.84 14.1 14.21 13.89

平 均 20.14 16.65 16.98 14.5 14.97 14.91

资料来源:全国畜牧总站、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猪肉产量5197万吨,增长3.7%。2007年一季度,生猪出栏2.3亿头,同比增长2.5%;猪肉产量1773.4万吨,增长3%;存栏4.67亿头,下降0.3%,猪肉供应来源总体充足。

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品,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646公斤,占肉禽类消费比重为 55.69%。从各省份来看,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70公斤,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广东省,为2.45公斤;前3个月的猪粮比价分别是 6.41:1、6.19:1、5.90:1,都超过5.50的盈亏界点。这说明养猪业对经营前景看好。

然而,虽然持续大涨的肉价使得养猪户高兴,但居民消费者却越来越难以承受这持续上涨的肉价了。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甚至成为拉动今年首季CPI 上涨的动因。目前,这样的状况已引起物价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甚至表示,将动用国家储备肉来平抑物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肉价大涨的呢?笔者认为,这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一、居民食肉信心恢复较快,但生猪补栏不及时

2006年国内生猪养殖业遭遇猪链球菌、口蹄疫的疫情影响较大,而更加令人没想到的是,去年国内又出现了一种不明高热病,此病导致生猪的死亡率极高,且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未找到病因。后经研究确认,此疫病为猪蓝耳病。疫病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因此部分养殖户补栏意愿很低。

受此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份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1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

可见,疫病导致猪存栏量低,是导致目前国内生猪货源紧张和生猪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

去年国内外禽流感疫情曾使人们对食用禽肉不放心。在人们的蛋白质食品消费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肉类产品之间会发生彼此替代。2006年6月份,当人们开始恢复食用猪肉的信心后,生猪补栏没有跟上需求增加,猪肉供应紧张,从而带动肉价上扬。

2、饲粮价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涨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北京食品类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3.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 6.6%,油脂价格上涨14.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3%,鲜蛋价格上涨20.8%,水产品价格上涨4.3%,鲜菜价格上涨3.6%。

前面提到,疫病导致生猪存栏数量下降,是猪肉价格上涨的主因,所以,粮价上涨对肉价只是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图表1可见,去年以来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的生产价格指数并没有像生猪价格一样先跌后升,而是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由此可以证明,猪产品价格的上涨,与粮价上涨有关,但粮食涨价不是主要因素。

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占饲料总量的50%—60%,玉米价格决定了饲料成本。2006年9月以来,随着工业玉米用量上升,全国玉米价格强劲上涨。据测算,每吨育肥猪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50元左右。每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40元左右,每生产1公斤猪肉成本上升约0.2元。有关价格统计信息显示,2007年1月,玉米价格创1997年以来新高。由于当前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形势较好,饲养户生产积极性逐步恢复,玉米需求量还将逐步加大,因此玉米价格仍将稳中略涨。

3、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另据调查,北京市猪肉消费也同比增长了10%。

一般来讲,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较稳定。但今年以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量大幅增加。而此时恰逢国内养殖周期的存栏期,生猪尚未大量上市,从而引发了此轮肉价大幅上涨的走势。

4、国际粮价大涨,引发新一轮涨势

2006年下半年,在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小麦、玉米、大豆等国际主要粮油品种期、现货市场价格大幅飙升,当年11月份开始,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期货、现货市场价格也迅猛上涨,大米价格也出现快速上行。但此轮粮食涨价只能算作恢复性上涨,粮食价格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后市国内猪肉价格仍将上涨,但涨势会趋缓

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涨,应该说已经引起市场部分产生恐慌情绪。那么,此次肉价的涨势究竟会否持续下去?最终又会涨到何种程度呢?

笔者分析认为,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保持3-4个月的上涨势头,但涨幅将会低于5月份以来的幅度,后市涨势将会明显趋缓。理由如下:

首先,受饲料成本因素限制,生猪价格不会明显回落

食品价格的上涨取决于整个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形势,而粮食和农业生产又受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而言,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80%以上。因此,确保包括猪价在内的整个物价不出大问题,关键在粮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我国物价情况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环比下降0.1%。其中,粮食价格继续上涨6.1%。然而,从后市来看,国内国际粮食价格仍将居高不下,从而成为限制猪类产品价格回调的主因。

从生产看,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增长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为:

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空间也很有限;

二是种粮效益近年来实际上是下降的,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仍未被完全调动出来;

三是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加大。据调查,今年一季度,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率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增长10.2%。今年一季度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数量同比约增加300多万人;

四是今年气候条件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明显增多;

五是能源价格上涨压力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六是工业用粮将快速增长,从而出现与人争粮、与畜禽争粮的局面;

七是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6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0.2亿吨,同比减产近1%,而全球粮食需求明显增长,这导致世界粮食库存大幅度降低。粮农组织预计,到2006/07年度结束时,全球粮食库存将降低到4.17亿吨,比上一年度减少 10%。全球粮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

粮价的不稳定性将直接传递到生猪市场价格上来,生猪市场也将因此呈现不稳定性,价格将随着粮价的波动而变化。笔者认为,受成本因素的限制,我国猪产品价格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其次,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猪价上涨压力减轻,涨势将趋缓

一、盛夏将至,气温升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将明显降低,这将缓解国内肉食供应紧张的状况。

二、价格居高不下将抑制人们对生猪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已涨至10年来的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人们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据市场调查,目前人们或减少食用猪肉,或转而消费牛羊等其它肉食品。这也将缓解市场猪产品供求紧张的状况。

三、随着猪类产品价格的大涨,其市场利润空间也随之放大。而此时正有大量的投机商贩四处收购生猪货源,并将猪肉卖到价格最高、货源最紧缺的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剂了国内猪肉产品的供给,对稳定肉产品价格急涨的局面有一定的好处。

四、随着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上涨,饲养户经济效益逐步增加,补栏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猪类产品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多,这也将在短期内抑制猪产品价格的上涨。预计6月份以后,年初新增的补栏猪只将会陆续出栏,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猪肉供不应求的局面。但预计到今年9月份,才会有大量生猪集中出栏,届时将会彻底缓和目前肉类供应紧张的状况。

另外,商务部官员昨日表示,如果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则将考虑动用国家储备肉来平抑市场价格。综上所述,笔者预计,尽管猪类产品价格仍将持续上涨,但上涨速度将明显趋缓。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