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生猪价格掉头向下,后期走势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4  浏览次数:139

2018年以来,猪价经历两次探底之路,一度跌破10元/kg,养猪行业全面亏损,截至目前养猪业已亏损长达5个月,令养猪人叫苦不迭。与2014年猪价走势相比,整体大趋势仍然相似,但今年猪价猪底部时间延长,低谷出现时间延后,猪价上涨时间较2014年推迟近两个月。

7月上旬的走势喜人

进入7月份猪价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重拾涨势,截止到7月12日,全国生猪均价已涨至12.47元/kg,一周涨幅达1元/kg,较6月底上涨8.94%。全国各省猪价几乎全部重回12元/kg以上,浙江、上海局地猪价冲高14元/kg,局地日涨幅即达1元/kg。

整体来说,7月上旬市场生猪供应偏紧,养殖端挺价、屠企提价,致猪价实现快速上涨。

快速上涨后猪价再现回调,未来猪价该何去何从?

虽然猪价涨的快,但是回调出现的也迅速,东北、华北屠企率先压价,带动大范围屠企压价,但幅度较小,多在0.1元/kg左右,本周四开始多地猪价出现下滑现象,今日全国生猪均价已有所弱调。

博亚和讯分析认为,猪价的原因有这几方面:一是夏季消费淡季,终端消费难以支撑猪价的快速上涨,屠企鲜销有限,冻品库存走货压力不减,成本压力下屠企不得不尝试压价;二是屠企压价,中小散户恐后市风险,逢高顺势出栏增多;三是客观降雨天气对猪价利好不存在可持续性,降雨结束,局地生猪集中出栏;四是夏季降雨时节生猪饲养难度加大,疫情风险加重,生猪压栏现象减弱;五是环保督查影响持续,禁限养区生猪清理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局地供应增加。

总的来说就是,养殖端挺价势力减弱,市场供应逐渐增多,屠企采购难度下降,屠企压价效果显现。

由猪价上涨、下跌因素分析可见,降雨、疫情、环保督查以及夏季终端消费对猪价来说均是双刃剑,不同的时间起到的效果不一,接下来这些因素仍将作用于猪价。从养殖端出栏心理价位来看,部分散户达到12.5元/kg左右的心理预期既选择出栏,部分散户仍惜售期待13元/kg,而压栏大猪的则表示大猪价可超12元/kg即可;从出栏体重来看,近日大体重生猪出栏不少,110kg左右生猪出栏增多,仍有150kg以上压栏者,但表示不愿压栏时间太久。

当前压栏与出栏并存现状下,猪价快速上涨后的回调也是必然;前期加上近期猪源的释放,后市生猪供应偏紧将持续,猪价不存在大幅下调的基础。供需博弈下,猪价将进入调整期,短期内猪价区域性的涨跌调整或是常态,后市猪价再次上涨,8月份猪价仍可期,突破13元/kg已不遥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