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猪) » 正文

上半年生猪屠宰加工环节利润低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1  浏览次数:105

2009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经历了较大的波动,生猪价格忽高忽低,由年初的13.5元/kg,下跌到7月初的10.4元/kg,下跌幅度达22.78%,期间5月上旬价格下跌至9.7元/kg,跌幅较大。而作为中间环节的屠宰加工部分其白条猪价格由年初的18元/kg,下跌至7月初的13.64元/kg,跌幅达24.31%,期间在5月上旬时下跌至12.8元/kg。那么作为屠宰加工企业,其间的利润该如何运行呢?

毛猪利润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年初(1-7周)低盈利期。白条猪价格以及毛猪价格都较为偏高,平均盈利能力在72.8元/头,平均毛利润率为5.22%;其次是毛猪价格下跌期(8-20周)。该期主要是受我国生猪供应量相对过剩,以及我国经济处于低谷运行阶段,同时,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毛猪价格出现大幅下挫,导致生猪市场一片低迷景象,而此期生猪屠宰利润却是相当可观,虽然终端消费市场有所回落,但是白条猪价格下跌幅度有限,第20周与第8周相比毛猪价格下跌20.82%,白条猪下跌22.45%,此期平均盈利在89.5元/头,平均毛利润率为7.71%。最后是政策调控阶段(21-27周)。由于猪粮比价连续5周低于6:1,生猪亏损严重,再加上前期甲型H1N1流感影响,生猪市场相对低迷。在国家发布预警后,再次提出冻肉收储计划,使得生猪价格出现回暖迹象。第27周与21周相比,毛猪价格上涨6.97%,白条猪上涨5.65%,平均毛利润为67.98元/头,平均毛利润率为6.39%。

影响本阶段生猪屠宰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期的节日效应带动消费市场上涨,但是由于生猪供应量相对过剩,导致白条猪价格上涨乏力;其次,随着节日效应影响减弱,下游消费时逐步萎缩,导致白条猪价格出现持续回落,中期再次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后,猪价再次狂跌,导致企业亏损严重,但是,屠宰企业却获利匪浅。最后,受国家政策调控,预警以及冻肉收储的启动使得生猪价格出现止跌回暖,但是,此期恰是消费低迷期,猪肉消费量有限,使得生猪价格上涨乏力,7月初时,生猪价格再次回落。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