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中旬以来,猪价一路上扬,截止11月25日,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肥猪价达4.40元~4.80元/斤,苗猪价已达4.60元~5.00元/斤。价格已接近近5年中猪价最高的2004年。在此高价位下运行的养猪业是喜是忧,农民获利几何?如何从当前的市场价格下来指导农民发展养猪,应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予重视的话题。
一、饲料原料价格与猪价同步攀升,农民养猪获利不大。
据调查,以玉米、豆粕、麸皮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自10月下旬以来,几乎与猪价同步上扬。至目前为止,上述地区的市场价,玉米为0.76元~0.78元/斤,豆粕为1.20~1.25元/斤,麸皮为0.50元/斤,国产鱼粉为4.50~5.00元/斤,规模厂家的20%猪浓缩料价格为2.40元~2.50元/斤。按当地多数养猪大户自配全价料,就育肥猪料测算,每市斤成本价在1.05元~1.08元。也即在此价位下,猪粮比价在4.6~4.8:1,远低于5.5:1的盈亏临界点。
上述地区农民散养育肥猪,多以粮食加工的下脚料或草糠、藤蔓糠之类搭配在全价料其中,或以自配的不全价料饲喂,而农民养猪的保本在不计算人工和水电设备在内为3.20元~3.50元/斤。以养猪主原料玉米为例,9月份市场价为0.50元~0.52元/斤,而至目前的0.78元/斤,上涨了50%。因此,该地区农民无论如何精打细算,每斤出栏育肥猪的利润也不会超过0 50元,而规模猪场的利润每斤可能只有0 30元,
二、农民养猪积极性何以迟迟难以调动?
按理说,当前的猪价已进行高价位,农民应该抓紧补栏和上规模养猪项目,但近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养猪积极性并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苗猪价格偏高,而上述地区以稻麦为主,而稻麦的价格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因此,农民补栏在经济上有困难。
2、当前正是东北、华北等玉米产区新玉米上市和外调时期,玉米价格不应该如此高价位,可能与一些不法商家炒作有关,昂贵的原料价格会使相当一部分农民望而怯步。
3、今年夏秋季节猪的高热病在这一地区肆虐了几个月,许多农民目前还未从猪高热病的伤痛中解脱出来,提起养猪就心有余悸。
三、对策与建议
养猪业是我国广大农民种粮之外赖以增收的主要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由于近1年多来的低价位运行和今年夏秋高热病的影响,目前虽然猪价上来了,但如何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国家和各级政府应拿出政策和扶持措施来,尽快帮助农民上养猪项目。一是国家动用调控手段,尽快平抑玉米等原料上涨的势头,调整当前不正常的猪粮比例。二是发动各级政府农牧职能部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工作,尤其是通过普及科学养猪知识和防治猪高热病的科学知识,使农民解除畏惧心理,敢于上养猪项目。三是帮助猪农解决上规模和引种补栏方面的困难,如资金困难、建猪舍的场地困难等。业务部门可配合乡镇政府多建生猪养殖小区,使更多的养猪户跨进规模养殖的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