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预测(禽) » 正文

近期肉鸡市场环境剖析:夹路求生,进退两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30  浏览次数:138
近期国内肉鸡市场疲态尽显,低迷态势或许早已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但更多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却在时刻左右着肉鸡市场的发展,近期有不少养户通过电话进行交流,问题的焦点大多集中在目前肉鸡还敢不敢养,会不会像奶牛市场一样出现崩溃,可以看的出,大家对这个产业的关注已越发趋于理智和成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关注何时补苗以及肉鸡价格的问题上。有人说肉鸡产业的暴风雨即将来临,这或许有点危言耸听,但也绝对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市场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也许带来的都将是这个行业的一次大清洗,现在养殖户在彷徨,屠宰也在观望,我们不禁要问,肉鸡养殖这条路要如何走下去,以后会迈向何方?

既然我们上面提到了三聚氰胺,就不得不对这个让中国牛奶产业瞬间崩溃的毒素进行一番探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或者跟咱们的肉鸡养殖根本不沾边,但当初的三鹿也是有同样的想法,认为一个小小的三聚氰胺不值得去顾忌,而实际上,所有细节问题的长期累积才最终导致三鹿这个貌似强壮的庞然大物顷刻倒塌,进而让整体行业都被牵连进去,无法自拔,行业的潜规则让三鹿存在侥幸心理,而它也无非是此次事件的替罪羊,蒙牛和伊利只是相对幸运,没有提前东窗事发,否则现在先倒下的可能是他们。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三鹿早就知道三聚氰胺的存在,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大家都存在侥幸,那么肉鸡市场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独善其身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相信影响颇深的三聚氰胺事件必将对整个食品行业产业链产生更大冲击,而肉鸡及其相关的饲料、兽药产业很可能会继奶牛之后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现在三聚氰胺无疑已成为食品安全的毒药,人人谈其色变,任何产品只要与其有一丝关联,便会惹得满身臭气,不久前台湾地区检出饲料中因含有三聚氰胺导致进口受限,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中也因为含有三聚氰胺而暂停出口,27日更是传出出口香港的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一夜之间鸡蛋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当日部分地区鸡蛋价格大幅跳水,局部跌幅高达0.50元左右,甚至出现停收局面,设想如果昨日检出的不是鸡蛋,而是肉鸡产品呢,现在的肉鸡行情又将是如何?其实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既然鸡蛋中会含有三聚氰胺,肉鸡产品想独善其身又谈何容易?一位业内人士更声称,本批次鸡蛋在香港地区出事前,已在日本和韩国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被禁入这两个国家,而香港方面已开始加大对大陆其他畜禽产品的检测力度,肉鸡产品已被列为最需要检测的肉类产品,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发布,具体结果我们将拭目以待。普通鸡饲料一般分为肉鸡料和蛋鸡料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肉鸡饲料所含的蛋白质要更高一些,一位合资饲料厂经理也自称,假如不法商家要对蛋白质含量更高的肉鸡饲料作假,人为加入的三聚氰胺还要更多一些,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的肉鸡行业有如惊弓之鸟,兽药、饲料行业也是人人自危,就像重病患者一样,明明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但就是惧怕到医院检查,长期不敢面对,而一旦到了非去医院的程度,很可能要面对的就是绝症,无药可救!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肉鸡产品的药残问题是早晚要面对和解决的,这场手术或许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短期的阵痛,但就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这个毒瘤又是必须要切除的,其产生的有利因素将远远大于因此产生的弊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毒瘤是可以切除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出口到国外的肉鸡产品为什么可以达标,而我们对自己的消费却视而不见?实际证明,我们可以养出合格的肉鸡,只是我们用不用心。目前的国情注定了我们的商品生产要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关注的是吃出营养,吃出健康的问题,前不久,一个橘子中吃出有毒虫子的事件就让南方某省的柑橘市场滞销,损失高达15亿,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一场谣言,而且国家也出面找专家进行澄清,但民众依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此可见目前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是多么的敏感!因此,从辨证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感谢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捅破了这层谁也不愿意面对的窗户纸,让我们看清了某些行业的黑暗,肉鸡产业安全的根源在于原料市场的安全,而变革的根本很可能会从饲料及兽药等关联产业抓起,防微杜渐,找出病根,让整个肉鸡产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

另外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虽然没有直接跟肉鸡相关的政策出台,但从一些相关的粮食政策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对肉鸡行业的影响,国家惠农政策的核心在于大幅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其中大豆跟玉米的收购价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它直接决定了未来的饲料成本的走向,从定价来看,东北地区大豆托市价为1.85元,二等黄玉米托市价为0.75元,较去年行情不是很高,尤其大豆,完全是政府迫于无奈的救市政策,最关键的是政府的收购量仅为150万吨,作为主产区的黑龙江配额也仅仅是100万吨,而黑龙江的大豆产量预计在700万吨以上,另外的6/7很可能要继续受控于国际市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大豆定价权早已旁落,进口大豆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国内大豆的市场走向,从04年起,国内大豆就已经完全按照国际市场的走势进行定价,国内根本不具有自主定价权,目前南北价差倒挂已经凸显,虽然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对大豆和玉米市场会有所提振,但就长远看,依然是杯水车薪,近强远弱的的格局很难改变!从原料的角度看,成本的走低对肉鸡市场或许是个有利的消息,预计年前原料的低迷格局还会继续,豆粕、玉米暂无上涨的动力和空间,而因此带来的必将是饲料价位的稳步下滑!在惠农政策中,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生猪市场的扶持力度也值得我们去关注,有一些养殖户提出为什么不对肉鸡产业进行扶持,看来,肉鸡行业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资金扶持,而是强化管理和市场整顿,国家对生猪的补贴政策到底有多大的效果,现在的事实就是最好的答案,生猪市场在如此短时间内大幅暴跌与国家的盲目扶持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这已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任何产业来讲,优胜劣汰是必然的法则,肉鸡行业也是如此,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市场就是要让好的留下,差的淘汰,这个行业才会更有活力和竞争力,因此认为,我们不期望也不需要国家对肉鸡产业进行资金扶植,我们需要的是国家给予一个良性透明的市场监督制度来辅助这个产业的进步!

上面我们谈到的主要是影响肉鸡行情的外部因素,而决定肉鸡行情的最大因素依然是消费,目前分割产品价位呈下滑态势,市场消费不旺已是不争的事实,毛鸡的存栏量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减少,但较前期的紧张局面相比,已有很大改善,尤其是东北地区。另外,猪肉、鸭鹅产品的持续低迷也对肉鸡产品无形中形成一定打压,消费者在肉类产品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余地。08年,尤其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明显滑坡,国际环境也更加恶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由此引发国内股市崩盘,经济涨幅放缓,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抗拒因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但门户开放后的国内市场已经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工厂倒闭,工人下岗,这样的事情在各地不断出现,直接的后果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一定下降,可支配金额的减少导致消费力的萎缩,由此引发的肉类产品消费减少也不足为奇。我们这里提到的消费减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肉类需求的实际消费还是在逐渐增多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打个比方,原先一个地区有1家屠宰,日生产5万白条供应市场,而目前是当地出现2家屠宰,每家生产4万白条供应市场,单独从一家来看,4万的供应比以前5万的量有所下滑,好像是市场需求减少了,而实际的市场需求却是8万,比先前的明显增加,可以这样理解,市场需求增加的幅度比供应增加的要慢,才导致目前“相对过剩”的出现!

针对目前是否补栏的问题,认为对养户来说(主要针对东北地区)现在或许是个机会,当国内经济处于良性运转的时候,如果当地肉鸡市场出现大幅跳水,我们要抓住时机,毫不犹豫的适时补苗,因为尸横遍野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而就目前市场来看,我们面临的几乎是所有产业都较为低迷的时期,补苗时机确实需要慎重,但也绝对值得去投资,但不宜盲目大量补栏,可以批量进雏,降低风险,就目前的行情来看,短期内肉鸡市场难有大的起色,抱有赚大钱的心态是不现实的,而且这个低迷的时间可能不会太短。我们还是得提那句老话,好好善待你的鸡,像对待自己孩子去喂养他们,我们仍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来指正,只希望肉鸡市场可以尽快走出低谷,为广大养殖户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