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产品动态 » 正文

第五代喹诺酮类药物LM-K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2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48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生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

    2002年第五代喹诺酮——LM-K首先被日本医药学家研究合成,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合成药物的抗菌作用是同类药物的几十倍,是头孢类的十几倍,因其具很大的优势,所以被日本列为国家级重点药物开发项目;2003年广东麒瑞医药公司首次引进LM-K,属国内首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的生产LM-K的企业,并被列为国家储备药品; 2006年郑州联美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LM-K的研制开发正式立项,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国家储备药品应用到兽医领域,并对LM-K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其对猪的副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极其敏感。

    现将笔者对该药物的认识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作用机理

    象其它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一样,LM-K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回旋酶亚基A结合,抑制酶的切割与连接功能,进而阻止细菌DNA复制,从而对大部分G-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LM-K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DNA回旋酶,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更进一步杀灭细菌。

    二、产品特点

    LM-K抗菌活性是左旋氧氟沙星的18~32倍,是恩诺沙星的16倍,是头孢类的7倍,是氟苯尼考的3倍;

    LM-K尚处人用阶段,因首次被应用到畜禽上,所以耐药菌株是几乎不存在的;

    几乎与任何一种抗生素都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应用中因配伍禁忌导致的用药时间差是不必考虑的;

    用量方面也比较小,是猪场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

    三、临床应用情况

    LM-K经临床试验应用,对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笔者将LM-K与当前最新的第四代四环素甲环菌素(LM-J)进行配伍,发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由此可见LM-K在兽医临床应用中是成功的,在猪场的保健方面也获得了更高的口碑,在未来的养猪业中希望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为养殖业造福。

                           咨询电话:0371-6356930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