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农民 , 十年育种保种 , 只为保存我国独有的乌骨山羊。他 , 就是通山县乌骨山羊原种保育公司负责人黄从淼。
7月21日 , 记者前往通山探访。
一
1988年 , 年仅17岁的黄从淼开始贩羊养家。成家后 , 他一直以贩羊为业 , 日子过得舒坦。
2007年3月 , 黄从淼将在九宫山镇畈中村放养的100只山羊运到长沙农产品交易中心卖。次日 , 客户来电反映 , 宰杀时发现有两只山羊的羊骨羊肉是黑的 , 认为山羊有病。为消除客户顾虑 , 查清原因 , 黄从淼到长沙将这两只山羊运回 , 并向省市畜牧部门反映。
省里专家也搞不明白 , 向全国知名的绵羊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求教。第三天 , 刘守仁就赶到通山 , 一看大喜:两只羊的唇、眼睑、舌、粘膜、肌肉、骨头和内脏呈浅黑色 , 具有“乌骨乌肉”特性 , 初步鉴定为乌骨山羊。他告诉黄从淼 , 乌骨山羊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品种 , 值得大力开发。
院士的话 , 黄从淼牢牢记在心头 , 从此与乌骨山羊结下不解之缘。
查阅历代《通山县志》 , 宋代即有乌骨山羊的记载。
2008年3月11日 , 华中农业大学组织扬州大学黄永宏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张英杰教授、重庆畜牧科学院黄勇富研究员等专家在通山县召开鉴定会 , 黄从淼养殖场里7只山羊被确认为乌骨山羊。
随后 , 通山县乌骨山羊原种保育有限公司成立 , 配套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008年4月 , 在华中农大教授主持下 , 公司成功开展胚胎移植 , 通过扩繁 , 当年乌骨山羊种群数量增至500只。
通过近十年育种和扩繁 , 目前黄从淼养殖场存栏乌骨山羊3000多只。
二
经国家畜牧专家评审认定 , 黄从淼饲养的乌骨山羊具有乌骨乌肉特性 , 其肉质细嫩、膻味淡、香气浓郁 , 黑色素含量丰富 , 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黄从淼养的乌骨山羊名气越来越大 , 种羊价格一路走高。“高峰时单只种羊价格超过2万元 , 乌骨山羊被引种到宁夏、内蒙古等地。”
选种、育种、扩繁、卖种 , 利用卖种的钱再选育扩繁 , 如此循环往复 , 黄从淼走上了一条乌骨山羊保种育种之路 , 渐渐成长为一名土专家 , 公司能繁母羊达1700多只。
开始规模小时 , 黄从淼与妻子焦庆红一起在山谷里放牧 , 成本低。养殖规模大了 , 兴建合作社、标准化羊舍 , 承包荒山3500亩种草养羊 , 养殖成本大增。
“前后总共投资了1300万元 , 背了100多万元的外债。”近3年 , 公司享受各种政策补贴近400万元 , 大大缓解了黄从淼的资金压力。
三
圈养的乌骨山羊 , 有的通身乌黑 , 有的黑白相间。它们属两个品系 , 胆子都很小 , 见到生人就闪。见方世凡拉来新鲜的苎麻、多花木兰、鸭茅等鲜草 , 羊一哄而上 , 抢着吃。
方世凡是杨芳林乡圣帝村贫困户 , 帮助黄从淼料理喂养乌骨山羊 , 包吃包住 , 月薪3500元。
黄从淼以自己的养殖场为中心 , 带动周边咸安区、通城县、崇阳县多个乡镇31户贫困户养山羊1500只 , 户均养羊收入达3万元。
杨芳林乡高桥村吉明进是个残疾人 , 黄从淼赊给他3只母羊1只公羊 , 现在繁殖发展到75只 , 收入达7万元。通羊镇大畈城村30个贫困妇女 , 在黄从淼的乌骨山羊养殖牧草基地打零工 , 每人每天收入100元 , 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不过 , 在黄从淼看来 , 乌骨山羊的市场价值远未发挥。他正与武汉市江汉区某市场合作 , 计划投资兴建屠宰场 , 将商品羊分割销售 , 赚取更多附加值。
说话间 , 黄从淼接到通山大路乡“龙虾戏水”农家山庄老板邱东明电话 , 预订一只乌骨山羊。
黄从淼说 , 自从2014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后 , 前来洽谈代养、采购的客户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