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产品动态 » 正文

天津: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全球推广中医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01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422
    11月27日,“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运动分析评价室(以下简称评价室)”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落成并启用。出席启用仪式的意大利卫生部副部长祖凯利(Serafino Zucchelli)在接受北方网记者采访时说,意大利政府非常重视中意双方的合作,未来,意大利政府将派遣30至40名专家学者到天津,与中方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据实验室中方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2006年5月,中国科技部和意大利卫生部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为主旨签署了《中国科技部和意大利卫生部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充分整合中意双方政府、公立研究院所、高校、私立机构等单位的经费、物资与人才资源,筹建实验室。

  同年11月14日,中意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的协议。根据协议,中意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把实验室建成国际一流的联合实验室,使之成为促进中意两国传统医药发展的技术平台,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在药学和临床两方面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

  今年1月16日,实验室正式建立并落户天津。据介绍,实验室的建设是科技部作为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中方参与实验室建设的单位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药物研究所、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天津市现代中药质量检验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意方参与实验室建设的有意大利国家高等卫生院、佛罗伦萨大学药学院、佛罗伦萨大学医学院、米兰大学药学院药学系、Sigma-Tau公司、Aboca公司。实验室的建设首先由中意双方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充分发挥各伙伴的基础优势和设备条件开展研发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开发型企业化运作的科研实体。

  “评价室是中意中医药实验室下的首个项目,它的建立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提供量化标准,为传统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对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价室启用仪式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为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西医并重的要求,借助实验室这一平台,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医药的复兴做出贡献,并使之走向世界。此次中意双方合作建设实验室的目的首先是让发达国家认同中医药。从合作双方的硬件条件来看,我们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外差,问题的关键在于获得认同。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国外研究机构加入其中,会有更多的普通外国人了解、认识并接受中医药。第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重大疾病、西医疑难疾病的药物治疗,借助现代医药研发平台去研发中医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中方代表团到意大利方米兰大学就实验室建设进行会谈

  据介绍,实验室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建于天津滨海新区,隶属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主要从事中药提取精制、中药分离、中药制剂等方面研究。另一部分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区,隶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技术中心,主要从事中药结构鉴定、中药成分分析、中药生物转化及中药药理、中药毒理等方面研究。目前,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区的实验室包括4个省部级实验室、制剂中心、临床疗效评价中心以及动物实验中心,2个国家GCP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该实验室现已建立了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整体、细胞、分子3个层面的研究技术平台,承担着国家“973计划”(1997年由中国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写信给国家领导人,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国政府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攻关等项目。

    在揭牌仪式上,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告诉记者:“未来,天津将借助这个国际化的中医药创新平台,不断拓展中意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容,全面提升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为中意两国医疗和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北方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