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青海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浏览次数:142
核心提示:发展现状:近年来,海南州实现四配套的牧户达16485户,占牧民总户数的45%,存栏各类家畜461.39万头只,占全省1/4。肉类总产量53855吨,奶类总产量43606吨,羊毛总产量4482吨,绒毛总产量280.72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比上年增长17%。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兴海县河卡镇申报的“青海省青藏高原有机(天然)畜产品资源生产基地”已得到国家环保总局OFDC的有机认证。全州共有15个生态畜牧业示范社,50个生态畜牧业启动

发展现状:近年来,海南州实现四配套的牧户达16485户,占牧民总户数的45%,存栏各类家畜461.39万头只,占全省1/4。肉类总产量53855吨,奶类总产量43606吨,羊毛总产量4482吨,绒毛总产量280.72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比上年增长17%。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兴海县河卡镇申报的“青海省青藏高原有机(天然)畜产品资源生产基地”已得到国家环保总局OFDC的有机认证。全州共有15个生态畜牧业示范社,50个生态畜牧业启动村正在计划实施。

制约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难度大,生态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三是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水平不高,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农牧民实用人才短缺,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和应用难度较大。四是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繁重。五是草地牲畜超载严重,草地退化明显,恢复治理的任务艰巨。

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转变重畜青草,粗放经营、小农思想等观念,树立草畜平衡,注重质量效益的发展,集约化经营和综合效益的大市场外向发展理念。二是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摸清资源家底,畜牧业发展现状,科学合理的评估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做好不同草地生态类型的发展规划。三是加大投入,搞好生态保护和设施畜牧业建设。抓好草地综合治理、草地改良、鼠虫害毒草防治、黑土滩治理、草场围栏、人工草地建设、抗灾越冬饲料储备等项目建设,使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同时,积极推行适合当地特点的天然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的多种饲养方式,提高饲养效益。四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突出牦牛、藏羊优势,建立核心种群基地,推行牦牛幼年牛育肥“540”工程和羊羔育肥“300”工程,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五是完善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奖补机制。加强草原监理工作,实施草畜平衡动态监管,对超载过牧行为进行处罚,对达到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行为给予奖励。六是推进草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群众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无畜户或少畜户向养殖大户和家庭牧场流转草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畜产品流通。按照区域分工和市场基础,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物流商贸服务能力,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增加特色畜产品的流通效益。八是加大农牧民群众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科学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补助标准,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农牧民、减轻草场压力,富裕农牧民。同时,加大养殖业技术培训,掌握生态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要领,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