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具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发表和里、解郁升阳、调和气血的要药。
据资料显示: 80年代以前,柴胡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的极少。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口增多,医药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需求量逐年增大。该品不但国内用量激增,而且还大量出口。为此: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加快了野生变家种试种步伐,并很快在山西万荣、河南嵩县、甘肃陇西、湖北京山等地试种成功,逐步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生产基地,为保证市场需求立下了汗马功劳。
旺盛的需求促使柴胡价格由当初的10元左右一路攀升到25-26元。虽然2002年新货上市其价有所回落,但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又助它由落转天价,当时有的持货者要价达百元开外。 高价使得农民大幅增收,政府也受鼓舞。而后种植热情倍增,种植面积达到历史之最,导致了2004年产量巨增,物及必反,柴胡的价格随之坠入谷底。据有关人士称陇西马河产区最低时售价仅5元左右,农户严重亏损。部分药农为了摆脱亏损局面,纷纷将当年种下的柴胡犁掉,改种冬麦、土豆等作物。为此 2005年各产区产量锐减,精明的商家见此情景,便开始大量收货囤积,价格随之而回升到10-12元,但药农的出售价格只有9元左右,2004年亏损的惨痛教训使得他们仍然没有种植积极性,2006年柴胡的种植和产量更少。
俗话说: 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对于柴胡这味年用量1万吨以上的大宗药材品种来说,它的未来行情将会顺此规律而运行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