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增效养猪五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2

一、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猪种胴体瘦肉率遗传力高,因此,无论是引入的国外品种还是地方猪种,在选种时,都应重视胴体瘦肉率这一指标的选择。据调查,猪的膘厚与胴体瘦肉率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膘厚的猪胴体瘦肉率就低,胴体脂肪的含量就高。相反,膘薄的猪胴体瘦肉率就高,脂肪含量就少。因此,对猪体膘厚进行选择,就能达到选择肉猪胴体瘦肉率的目的。二、实施品种优化杂交杂交可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是一项见效快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地方猪种分布广、数量多,多半是经过杂交的母本猪,是提供商品肉猪的基础。但是瘦肉率低,一时还不能用现代瘦肉猪来取代。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利用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又能提高这部分商品肉猪的胴体瘦肉率呢?实践证明,用杂交手段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是可行的。一般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介于父本和母本之间,大致与父本和母本的平均数相同。杂交父本胴体瘦肉率越高,对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提高越有利。选择父本时,通过测体膘,取得膘厚这一指标,找出膘薄的个体,即可选择出瘦肉率高的父本猪来。三、改善饲粮营养和饲养方式一般来讲,肉猪体内脂肪的沉积取决于饲粮中能量的多少,而瘦肉的增长则取决于饲粮中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因此,在肉猪饲粮中控制能量水平、采取限饲等办法,均可以提高瘦肉率。据试验,自由采食,胴体瘦肉率为39.95%;中等限食,胴体瘦肉率可达43.03%。由此可以看出,限食后,可提高胴体瘦肉率。肉猪每少采食10%的日粮,胴体瘦肉率可提高1~1.5%。  增加饲粮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蛋白质水平从13%提高到17%,瘦肉率可提高6.6%。由此可见,改善肉猪饲粮营养组成是提高瘦肉率的有效办法。四、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蛋白质的沉积都不利,都会降低肉猪瘦肉的生长率。据试验,猪舍温度在18~20℃时有利于蛋白质的沉积。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温度控制,才能提高肉猪的瘦肉率。五、适时出栏肉猪在不同体重出栏时,其胴体瘦肉率不同。据报道,长白×本地猪其杂交后代的胴体瘦肉率,在125公斤出栏(屠宰)时为49.1%,而提早到100公斤屠宰时为53.8%。由于提早出栏,瘦肉率提高了4.7%。如果用选育手段,想提高4.7%的瘦肉率是很不容易的。据此,在对增重速度影响不大的前提下,适当提早出栏,对提高胴体瘦肉率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