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在养殖一线的调查与总结发现,产蛋高峰期是蛋鸡发病的高发期,稍有不慎可直接影响今后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体有以下几种疾病最为常见。
呼吸道疾病 这一时期呼吸道疾病是威害最大的疾病,大多在18周和产蛋率上升最快时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甩头、尖叫、啰音(多在晚上比较明显),采食量略有下降,产蛋率停止上升,粪便正常,一般没有死亡。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蛋鸡此时正处于机体角质层脱落期,鸡舍内空气混浊、干燥,加上产蛋率上升期机体处于强应激状态下,天气稍有变化就会发生该病。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会继发其它疾病,可使鸡群产蛋高峰向后推迟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
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多发生在产蛋率达到70%~95%期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迅速、精神沉郁、鸡冠发紫、呼吸困难、伴有啰音,粪便呈粘性黄白色或黄绿色、蛋壳颜色变浅、破蛋畸形蛋增多,采食量下降,一般死亡率在2%~3%。解剖可见气管有粘液、出血,肝脏、脾脏、腺胃、胰脏、小肠、泄殖腔等出血。有条件的鸡场应做好新城疫抗体的监测及时做好免疫,没有条件的,建议在120日龄注射新-支-减油苗同时应用clone30三倍量饮水,在175日龄左右用IV系4倍量饮水加强免疫。
生理性拉稀 该病多从产蛋率达到50%时开始,临床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减少,喝水增加,机体消瘦,粪便先为白色便,然后增多,随后呈水样腹泻,并有未消化的饲料和白色尿酸。就上述症状和发病时期可初步诊断为饲料过渡不科学造成的体内蛋白、盐、钙质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拉稀。如果不加以调整可使鸡群终生拉稀。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饲喂浓缩料的鸡最为明显,养殖户往往为图方便直接把育成料换为产蛋料或者过渡时间短,使体内大量蛋白质、盐和钙质增多,加上应激造成内分泌失调而引发该病。
新母鸡病 该病症状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病鸡往往突然死亡,开产后当鸡群产蛋率达到20%~80%时死亡最多。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内白天检查不出病鸡,但第二天早晨可见鸡死在笼中,越是高产鸡群发病率越高。死鸡冠尖发紫,肛门外翻,体重体况很好,剖检可见肝脏质脆、瘀血,肺瘀血,肠黑色,卵黄膜充血。输卵管内有时存一个软壳或硬壳蛋,泄殖腔突出、充血。慢性病鸡一般站立困难,腿软无力,瘫痪或偏瘫。病鸡拿出笼外饲养1~3天转好,鸡群发病严重时全群产蛋率下降10%以上,如与其它病混合感染时产蛋下降幅度会更大,蛋壳品质下降。经治疗后,2~3周能恢复。
以下笔者为养殖户提供的保健程序,经实践有很好的预防效果。100日龄用杆净(氧氟沙星)200公斤/瓶饮水,连用3天,清瘟败毒散500公斤/袋拌料,连用5天;130日龄用氟康(氟苯尼考)300公斤/瓶+温毒消(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提取物)200公斤/瓶饮水,连用4天;当产蛋率达5%时用金维它1000公斤/袋+黄芪多糖500公斤/袋饮水,连用3~5天,(以后每隔1周重复用一次直到产蛋高峰);155日龄时用卵丰舒(阿莫西林)200公斤/瓶饮水,连用4天,卵炎康(龙胆泻肝散)500公斤/袋拌料,连用5天;175日龄时用强力霉素2.5公斤/克+温毒消100公斤/瓶饮水,连用4天,扶正解毒散350公斤/袋拌料,连用5天。
此外,要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加强卫生消毒(最好用含碘的消毒剂),粪便每天清理,日粮营养要合理,做好每次的疫苗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