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肠毒综合征,俗称“肠毒”,已呈流行趋势,尤其在商品肉鸡饲养发达地区(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河北等地区)普遍存在。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平养的肉鸡均可发生,地面平养的发生较早,症状较重,一般蛋鸡很少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多发。即通常在球虫高发期易暴发,最早发生于7~10日龄,最晚发生于30~40日龄。鸡只表现拉稀,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料肉比下降,造成免疫抑制,继发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在吉林巡查市场时,正赶上流行肠毒综合征,其中一例特别典型,现将其发病情况及诊治方案汇报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病情况 吉林梅河口地区一养殖户,在家的后院地面平养了3 000只肉鸡。鸡舍比较简单,三面都是庄稼,通风特别不好,地面垫料潮湿。28日龄的鸡只,体型瘦小,采食量低,长得像十七八天的鸡。晚上有“扑哧”“扑哧”射水声,有部分鸡有疯跑症状,自15日龄以后一直零星死亡,用过很多的药物,如氟苯尼考,丁胺卡那,球虫药,不见效果。
(二)临床症状 鸡群整体精神尚可,部分沉郁,羽毛脏乱,扎毛,嘴和腿都发白,整体粪便变稀,不成形,不成堆,呈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含有未消化的玉米糁,豆粕糁等饲料。个别鸡水泻严重,脱水。病情严重的鸡拉出肠黏膜,似鱼肠子样。有的粪便像烂西红柿样,呈黄红色,有些鸡只瘫软,站不起来。
(三)病理变化 体型瘦小,脱水,皮肤不容易剥离;腺胃轻微肿大,乳头突起,能刮出白色浆液;十二指肠段空肠的卵黄蒂之前部分,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像一层麸皮,容易剥离,肠内容物稀少,为未消化的饲料;严重的肠壁变薄,黏膜脱落,肠内容物呈粘脓样,或烂西红柿样,烂肉样;法氏囊轻微肿大,有炎症。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情、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肠毒综合征。
(五)病理分析 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球虫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球虫在小肠黏膜上大量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后,细胞破坏,出血,甚至脱落,所以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被破坏,鸡体表现为拉料粪,甚至拉水,时间长了会脱水,由于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会导致体质差,瘦小,肠道吸收障碍,导致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的吸收减少、丢失,致使猝死症的发生明显增多;球虫在繁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使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导致球虫与细菌协同治病;并且肠道内环境改变以后,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肠道蠕动加快,胆汁和未消化的饲料一同排出,所以粪便呈浅黄绿色;在发病过程中,大量肠上皮细胞破裂,脱落,腐败,分解及虫体崩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被机体吸收,引起自体中毒出现先兴奋而后瘫软衰竭死亡。
(六)防制措施 由于该病的病理变化很复杂,所以要根据多种病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控制湿度,勤换垫料,加强通风,适当限料。
2.选择有效抗球虫药物,抑制肠道蠕动。必佳球虫粉每天13盒,集中上午饮用。连用5天(本品可在8小时内控制因球虫引起的死亡,24小时内控制血便,明显提高采食量)。
3.使用杀菌抗病毒药物:肠痢克星每天3瓶,下午使用。连用3~5天。
4.补充营养,修复肠黏膜,促进消化,调理肠道内环境。饮用必佳多维电解质,连用5天。
5.后期调养:促进消化,提高采食,加快生长。停药以后,用必佳维生素预混剂拌料,每袋拌2 500千克料。
(七)治疗结果 5天以后回访,大群精神好转,羽毛发亮,嘴和爪子变黄,粪便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