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仔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6
  肉仔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比较少见,而肉仔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则更为罕见。笔者在技术服务中曾遇到一起,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
  某林场个体养鹅户田某,饲养的2000只36日龄肉仔鹅突然发病,出现明显症状的有260只左右,当时死亡5只。户主误认为鹅患痢疾,立即用氟哌酸加入饮水、土霉素碱拌料进行治疗。次日早晨发现死亡186只,病鹅增加到360多只。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有的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大部分病鹅卧地不起,走路蹒跚,双腿无力,不愿行走和下水,表现身体极度衰弱;后期精神萎靡,翅下垂,闭眼呈昏睡状态,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一般1-2天内死亡。
  剖检20只病死鹅和10只濒死鹅,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头部、下颚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内容物稀薄,灰黑色混有气泡;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呈土黄色,周边有坏死灶;脾脏肿大;法氏囊肿大,出血,法氏囊里面有奶酪样黄色渗出物,浆膜上有出血点,轻度水肿;肺脏充血、出血;见有气囊混浊,表面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形成花斑肾。
  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 病鹅和健康鹅分开,假定健康鹅由放牧转入圈养。鹅舍夜间提高温度取暖,每天彻底清除粪便和垃圾,及时更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通风,并供给清洁的饮水。
  严格消毒 用具、饮水器及料槽用2%苛性钠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鹅舍用0.5%百毒杀消毒,定期带鹅消毒。
  对症治疗 对全群鹅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注射,发病鹅2.5毫升/只,假定健康鹅2.0毫升/只;同时肌肉注射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假定健康鹅剂量为10毫克/只,病鹅15毫克/只,每天1次,连用5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病毒唑、0.1%维生素C和肾肿解毒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以辅助治疗。
  讨论与小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生较多,但在鹅很少见。笔者在3年的技术服务中,经过的近百万只肉仔鹅的育雏、育肥饲养中,仅遇到这1例,且传染源不详。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主要是因为正值炎热的夏季,多雨,舍内潮湿、密度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饮水不洁,又没进行处理而导致大肠杆菌发生。
  一旦发病,应及时做出诊断,紧急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同时使用抗生素、电解多维、维生素C及肾肿解毒药等,以防止其它传染病的并发,并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病鹅的康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