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鹅球虫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08  来源:贵州畜牧兽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54
  绥化市某养殖户饲养的1800只雏鹅于28日龄时暴发了急性球虫病,发病684只,发病率38%,死亡216只,死亡率12%。经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1 发病经过
  该群鹅网上饲养阶段长势极好,成活率达94%。22日龄鹅雏下网,下网第3天,逐渐发现有部分鹅拉稀,且食量减少。由于饲养员缺少饲养管理经验,认为是鹅雏着凉了,用青霉素、链霉素饮水,但效果不佳,陆续有死亡,于28日龄时才报告就诊。
  2 临床表现
  发病鹅精神不佳,羽毛蓬松,呆立不动,食欲减少,饮水增多,粪便呈稀白色,个别出现神经症状,两翅下垂,排红色血便,卧地而死。
  3 剖检变化
  病雏粘膜苍白或发绀,喙变紫色,眼球下陷,肝脏肿大色深,胆囊充盈;整个肠道尤其是小肠下段及回肠段、肠系膜充血,表面可见白斑或白线,肠腔增粗;剖开肠道,肠粘膜充血、出血;在回盲瓣下和直肠中段,粘膜被覆糠麸样假膜,假膜包裹在粪便外表形成肠栓;急性病例,肠道呈卡他性肠炎,小肠中下段、卵黄蒂后至泄殖腔充满粘液性血样渗出物,回肠淋巴滤泡肿大;个别病鹅肠道可见大量脓血样的腥臭粘液。
  4 病原检查
  (1)细菌学检验阴性。(2)用无菌探针取新鲜粪便1粒,置于载玻片上,加蒸馏水搅匀,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显微镜(400倍)下观察,可见多量椭圆形、浅黄色的卵囊,外有1层壳膜,周围是透明区,中间结构均匀。刮取病变部分肠道粘膜,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裂殖体。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原检查,诊断为球虫病。
  6 治 疗
  6.1 将病雏与假定健康群隔离,假定健康群用“球之敌”每桶兑水250kg,连用3天,间隔2天,再用3天。同时将被污染的垫草彻底清除,更换新草,用5%火碱消毒场所,清洗用具用0.3%百毒杀,0.2%过氧乙酸。交替消毒,每天消毒1次,直到病鹅痊愈为止。
  6.2 病雏群用“球可杀”连用3天,间隔3天,再用“凯达”饮水,用药浓度按说明使用。注意:全天用药量,集中一次饮水,连饮4天,在饮水中投入口服补液盐,同时配合使用电解多维、维生素K3饮水。用药3天后,基本控制了病情,共死亡10只,8天后病鹅痊愈。
  7 小 结
  鹅感染球虫病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球虫卵囊而发生。在阴雨高温季节和潮湿地带,放牧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可在饮水中添加“球痢清”“球虫2000”等药物,用两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