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正被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所重视,成为实体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的营销渠道。对于那些已经在线下,成功地建立了实体的销售渠道和网络的企业来说,如何开辟线上渠道,并使之与线下渠道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至今为止,在零售行业,特别是时尚百货业,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企业很少。这正是中国大部分实体零售商,在电子商务领域,止步不前的最根本原因。
有不少国内知名的零售企业,很早就注意到这个新型的渠道,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专门的线上销售部门,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获得满意的效果,有些甚至在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裁撤了线上销售部门。
一方面是手中掌握着最多最好的商品资源,另一方面是线上的惨淡业绩,可以说,在线上渠道的扩展这个比赛中,那些零售巨头输给了数以万计的淘宝卖家们。不是这些巨头们的实力不够,也不是这些大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行,根本的原因是在对待互联网这个新型渠道的认识上,这些企业的决策者陷入了思想误区。
误区一: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线下的市场
经常遇到很多实体零售的管理者和我抱怨,说他们的商品不适合在网上销售,他们认为网上的消费群体和实体店的消费全体有很大不同。放在7、8年前,这个分析可能是有道理的,毕竟那时上网的人群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但是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中国的网民已经突破5亿,可以说,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都是网民。当网民群体,和城市消费主体已经高度重合的情况下,再单独区分线上消费者与线下消费者的行为差异,就没有意义了。
电子商务与网游不同,虽然是通过互联网交易,但消费者是实实在在的人,购买的商品是实物,消费者使用这些商品的场景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互联网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市场中,能让你的信息传达到更广大的范围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总是喜欢穿名牌西装,那么他在网上不可能购买个杂牌的西装;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总是从批发市场买衣服,不可能想像他上了网就开始穿名牌了。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方式不可能改变消费需求。真正决定市场定位的,是消费需求,而不是购买渠道。所以我老是告诫那些对上网有顾忌的企业家们,商品和服务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如果你的商品拿到网上没有竞争力,那么在线下实体店里,早晚也会遇到市场的打击。
我曾经在一家连锁百货成功的实施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结果发现线上的品牌占比和线下的几乎一样一模一样。这就说明消费者的选择习惯并没有因为渠道的变化而改变。
持有法对观点的人,往往拿价格数据当作证据,理由是网上的商品的价格普遍比实体的价格低。这其实是一种因果倒置的推断,网上商品价格低的原因一方面恰恰是因为我们大量实体店的优质商品没上网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不少电子商务公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取增长,但这不会是长期的规则,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都将不会长久。淘宝不是开始把重点转移到TMALL了吗。TMALL收取商家的各种费用,最终还是会体现反映在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上。
市场细分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造成的,而不是购买商品的渠道造成的。真正的商品竞争力,在于良好的性价比,而性价比,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能力。线下有秀水和赛特,线上也一定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