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肉鸡养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规模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病也越来越复杂,病理出现了非典型变化、复合型感染,给临床诊治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同时,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药理实验,发现每年的耐药性菌株都要成倍增加,鸡群的免疫程序也是越来越复杂。我们研究所禽病研究室近五年对临床病料的分离情况显示,温和型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的分离率较高,下面将鸡场常见疾病的防控介绍如下。
一、温和型流感
H9N2禽流感相对来讲临床上的致病率比较低,如果在实验室种毒,可能临床症状很轻微,前几天刘金华老师做报告说,目前H9N2有的病毒毒力在增加、也在变异。最早的H9N2在实验室接种病毒想发病都很难,必须要有外界条件的应激再加上其他病毒、细菌的混合感染才能发病。H9N2主要是导致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在产蛋高峰期感染了H9N2,产蛋率会突然下降,下降和升上去的过程要将近1~2个月的过程。
商品肉鸡的早期感染会出现呼吸道症状,目前肉鸡饲养环境不好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如果早期感染,温和型流感的临床表现是肿头、肿脸、呼吸道症状,成活率低下,最后养殖成绩不好。
温和型流感的临床诊断主要是表现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状,而且传染很快,产蛋下降的幅度也很大,当然发病日龄和免疫的基础情况不同,产蛋下降的幅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鸡群7~10天能够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再也不会上升到发病以前的那种水平。商品鸡大肆的发病时间在25~30天左右,一直会延续到出栏,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来协助诊断。
解剖后可以看到病鸡气管里有粘液,典型的症状就是支气管炎,产蛋鸡还可以看到卵泡的变化、出血等,同时输卵管里面有一些乳白色粘液或胶冻样物质。
对于H9温和型流感的防制,一是免疫预防,一是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药物,经过一些实验,我发现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药物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我们当地刚刚有一批鸡发生H9禽流感,用抗病毒的药物来做实验,结果是中西医结合的配方,对于禽流感的防控,特别是早期,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整个产蛋期的恢复速度也还是不错的。
另外就是免疫,基本上是7~10日龄进行,但是对雏鸡的影响非常大,一针打下去,有的鸡三、四个小时都不动,所以,在免疫前一定要加强管理,免疫前两天和免疫后一、两天多用抗应激的药物,是减少应激非常好的途径。为什么有的鸡群免疫以后马上就发病,很多人都说是疫苗的问题,实际上不是疫苗的事,主要是抓鸡、注射的过程是非常大的应激,一旦鸡群因为应激抵抗力下降,其他病原就会趁虚而入,所以说,免疫以后两三天很容易发病。
二、鸡新城疫
目前新城疫仍是家禽疾病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仍在继续流行甚至有加剧趋势,仍是引起产蛋下降的主要病因,在疫区污染严重,免疫压力大。
(一)流行情况
目前新城疫病毒主要发生于三个阶段,分别是:
18~25日龄,表现的症状较典型,有较高死亡和神经症状;
40~60日龄,神经症状更明显,死亡率在15%~30%;
产蛋高峰鸡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需要多剖检才能得到新城疫诊断印象。
虽然新城疫在家禽疾病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新城疫病毒的变异目前来讲还不是特别快,到目前为止,只是在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毒力增强了,所以我们的免疫程序要改变,免疫临界值要随着毒力的增强而提高,原来的免疫值是在24以上,现在定在26以上,甚至有的在210也会感染,但是只要是疫苗质量没问题,免疫程序合理了,免疫效果还是不错的。
目前有人反应疫苗免疫后还有发病的情况,很多人认为是疫苗的问题,实际上是免疫程序或方法造成的,并不是疫苗造成的,特别是第一次基础免疫,一定要使用新城疫活苗点眼、滴鼻,而且要一只鸡一只鸡的检验,不能图省事,有人说我喷雾、饮水吧,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是基础免疫,也就是最重要的免疫,如果想省事,将来就会出大事,临床上这种例子太多太多。
另外,在产蛋高峰的时候鸡群很容易发病,因为高峰期的鸡我们一般不进行疫苗免疫,不愿意再去让他有很大的应激,再加上产蛋应激这个时候抵抗力最差,很容易感染,所以说新城疫仍然是引起肉种鸡产蛋下降的重要的病因。
再一个就是疫区的污染很严重,免疫压力很大,有一个我服务的种鸡场,他的种鸡几乎是每年的7、8月份会不同程度的感染一次新城疫,一旦病毒在这个鸡场,就很难把它彻底的清楚掉,目前这个鸡场的新城疫病毒主要发生在三个年龄段:一个是18~25日龄,表现的症状比较典型,死亡率比较高;再有就是40~60日龄的鸡,症状更明显,死亡率在15%~30%;最后就是产蛋高峰的鸡,这时候抵抗力最差,因此,在产蛋高峰以前最少免3次新城疫疫苗,灭活苗也要免2~3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