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猪增生性肠炎的症状及其防制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8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2

一、特征性症状

本病常见于无特定病原猪场和疾病较少的猪场,在流行疫区,仔猪抗体效价在3周龄时仍较高,但以后则下降,至6周龄以后即无抵抗能力,故一般不会发生在哺乳仔猪和早期离乳仔猪。本病的潜伏期为2~3周。

此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不显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但也有粪便无异常情况下突然死亡。育成舍的残废率可达40%。

慢性型:常见于6~20周龄的育肥猪,约40%~50%锗会有临床症状,死亡率不高,一般低于5%。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最常见),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脱水,被毛粗乱等。此型病猪出现症状后,经治疗,6~8周能康复,有些则变成“僵猪”或并发其他疾病而被淘汰或死亡。

不显性型: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体内存在病原体,既或是有下痢,也表现极轻微,常不引起人注意,但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生长缓慢。

二、特征性病变

患有慢性猪增生性肠炎的青年猪,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位于小肠末端50cm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但是都可以看到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在病变部位较小时,应仔细检查临近回盲瓣的回肠末端区域,因为这一区域是常见的感染区域。病变部位回肠内层增厚,一种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小肠(有时大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与溃疡坏死,并有坏死碎片粘附在肠炎,有时伴有出血性病变,可见绒毛上皮增生,此病变多见于后期育肥猪或年轻的公猪、母猪。

三、防制措施

1、预防 实行全进全出制与早期隔离断奶等。同时,根据本病的高度传染性,猪舍首先要用水冲洗,然后药物消毒(作用1小时以上),再用水冲洗一次,空舍7天后,方可进猪。对流行疫区可采用间断性的给药,即对一定暑期的生长猪间隔15~20天,通过饮水或饮料给一次有效的抗生素制剂。

2、治疗 抗生素制剂是目前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目前较有效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红霉素和硫粘菌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