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有关鸢尾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30  来源:常德农经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35
   症状: 根茎类鸢尾的叶片受害后,呈现水渍状褪色条纹,扩展蔓延到根状茎,内部组织呈灰褐色粘滑性软腐,并有恶臭,后留下空壳的外皮,病叶萎蔫,极易从腐烂根状茎处脱离。球根类鸢尾易在根颈部发生腐烂。
  病原物: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属原核生物界,欧氏丁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细菌革兰氏反应阴性,兼性好气杆菌,短杆状,单生或双生,0.6~0.9×1.5~5.0微米,周生鞭毛,不产生芽孢和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至灰白色、圆形或变形虫菌落,生长温度范围4~30℃,最适温度25~30℃;细菌能利用多种糖作碳源产生气,能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但不水解淀粉。细菌在土壤的未腐烂组织中较长期地存活,且能不间断地为害多种植物。细菌靠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尤其是鸢尾钻心虫的幼虫在幼叶上造成的伤口和分枝移栽、剥离子球的损伤,均有利于侵入而引起腐烂。 发病条件 病田连作、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种植密集、覆盖面大的田块往往发病重。 奇生植物 寄主植物及为广泛。鸢尾品灰中德国鸢尾、澳大利亚鸢尾发病普遍。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为了提早预防软腐病的发生,在移植前先对栽花的盆土消毒,土壤可用0.5%--1%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约10g左右;也可用氯化苦60--120g/平方米或70%五氯硝基苯8--10g/平方米进行消毒。
  用过的花盆和污染的工具也要用1%硫酸铜清洗消毒后再用。平时浇水不可过多,以免盆土过湿。
  2.农业防治:及时剪除或拔除病株销毁;定植和移栽时不要碰伤植株,以免伤口侵染;在发病期间注意排水,使根茎保持干燥,以免伤根、根茎、鳞茎发生腐烂。
  3.药剂防治:发病后每隔1个月左右应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150--200倍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情蔓延。同时发现虫害时要及时防治以减少伤口,降低发病率。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