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规模化养鸡需要改变的落后观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0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3

规模化养鸡需要改变的落后观念

随着规模化养鸡场的兴起,集约化养鸡已经越来越普遍,广大“养殖户”正悄然向“养殖厂”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虽然规模上去了但效益却下来了。归根结底是观念的落后,因此想要真正的达到现代化养鸡就需要及时抛弃以下诸多陈旧观念:

从选择鸡苗开始就以低价为选择标准,养鸡的目的“跑偏”,由“赚钱”到“省钱”。鸡苗、饲料、疫苗、药物、养殖设备一味要求低价,导致各供应厂商以次充好,大打价格战,最终受害的还是养殖户自己。以鸡苗举例,规模化养殖场的硬件建设、成本费用包括种鸡净化、疾病防控措施、人员成本等避免不了的要高,因此出来的鸡苗才有质量保证,小孵化场粗放式管理,各项措施不到位,成本自然就低,因此鸡苗质量无法保证。
盲目用药,散户养鸡由于疾病防控措施不到位导致鸡群发病率增高,因此部分养殖户会过分依赖抗生素,时常无计划性非科学用药,导致鸡群耐药性产生、药残产生。
陈旧的养殖办法,如使用劣质育成料导致开产体重不达标,产蛋后备母鸡发育严重不良。产蛋鸡饲料里添加过量麸皮,导致饲料营养不足。高峰期饲料更换时机把握不准,过早或过晚均不合适,正常情况下,在体重体型达标后105天就可以开始更换高峰期饲料,而不需要等到产蛋率达到10%之后。

依赖消毒液而忽略通风换气以及鸡舍环境卫生。认为消毒液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经常对着鸡群喷雾消毒,甚至让鸡直接饮用消毒水,这都是错误的做法。健康的鸡群不需要带鸡消毒,更不需要饮用消毒水,加强消毒意识是对的,要针对环境、设备、工具、人消毒而没必要对鸡消毒。通风换气是个宝,任何药物替不了,通风不良乃百病之根源。

不能及时挑出并淘汰低产鸡。养殖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鸡群,及时发现并淘汰低产鸡,以免造成养殖资源的浪费。鉴定产蛋鸡的优劣主要从以下几点观察:A.冠和肉髯:产蛋鸡的冠和肉髯呈鲜红色,细致温暖;停产鸡的冠和肉髯逐渐萎缩,颜色苍白、干燥、触之发凉。B.泄殖腔:产蛋鸡的泄殖腔大,椭圆形,湿润松弛,呈白色;停产鸡则紧缩有皱纹、干燥、多为黄色。C.耻骨:产蛋鸡耻骨伸张柔软,开张有弹力,有三至四指宽,俗称开裆;停产鸡耻骨端坚硬,距离近,一般只容一至二指,向内弯且硬。D.耻骨与龙骨的距离:产蛋鸡距离远,可放下四至五指,停产鸡则距离近,仅容二至三指。E.腹部:产蛋鸡腹部增大柔软,有弹力;停产鸡腹部紧而硬,皮肤粗糙。F.色素表现:正在产蛋的鸡,嘴、腿变为白色或粉色;停产鸡的嘴、腿呈现黄色。G.换羽情况:高产鸡羽毛无光泽、污暗干燥,残破不整齐;低产鸡羽毛整齐,有光泽。低产鸡换羽早,而且新羽出齐的时间较长;高产鸡换羽晚,而且长的快,新羽长齐后又继续产蛋。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