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鸡腹水症的诊治体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2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52
  摘要: 对胶南市某鸡场发生的一起鸡病进行了病情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等等,最终确诊为肉鸡腹水症,通过综合分析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理,总结出该病的多种控制方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肉鸡;腹水症;诊治
  1 基本情况
  胶南市某鸡场是一个饲养有3万套父母代肉用种鸡场。该场于2002年4月20日陆续引进AA肉鸡雏和艾维因鸡雏,鸡群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采用全封闭式地网结合方式饲养。所有鸡只分别饲养于八栋鸡舍之中,并采用自配全价颗粒料饲喂。鸡舍定期喷雾消毒,鸡群定期免役,从育雏到产蛋鸡群状况良好。
  2005年4月4日,8栋鸡舍(AA肉鸡,49周龄)有病鸡出现,最初怀疑是大肠杆菌病,随即用抗菌药物正泰欣通过饮水投服治疗,未见好转,且发病数目增加至100只左右,并出现死亡。截止到4月12日,累计死亡20余只。
  2 临床症状
  病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精神萎顿,食量减少或不食,呼吸困难,鸡冠、肉髯皮肤发绀。体温正常。最典型的临诊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皮肤变薄发亮,用手触压时有波动感,病鸡不愿站立,以腹部着地,喜蹲卧,行动迟缓,似企鹅状走动。
  3 病理剖检变化
  取当日(4月4日下午)死亡鸡两只,均为大腹、消瘦。眼观胸腹皮下胶样水肿,剖检后可见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均多达500ml,并且在液体中混有团块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积液,并有胶冻物存在,心脏增大、变形,为正常心脏的1~2倍,心肌松弛;肝脏充血肿大,为紫红色,质变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肾充血肿大,未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较小;肺充血、水肿;肠管较细,小肠段有出血;母鸡卵巢萎缩。
  4 初步调查
  在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凡是饲养管理搞得好,既注重温度又注重通风,鸡舍内外整洁的其它栋舍,鸡群健康,无发病,生产水平高。而对发病的8栋鸡舍调查结果如下:
 (1)鸡舍关闭太严,通风换气不畅,空气污秽,有很浓重的氨气味。
 (2)3周龄时调整过鸡群,重新组群后,饲养密度稍大,故又一次调整了鸡群。
 (3)鸡舍内空气干燥,灰尘多。
 (4)在鸡群发病后,曾怀疑是大肠杆菌病,因此曾用诺氟杀星、正泰欣治疗一周,但无效。初期发现有拉稀现象,也使用过呋喃唑酮药物,仍未得到控制。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肉鸡多发,寒冷季节多发等)、临诊症状、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此外在通过调查发病鸡群的饲养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诊该病为肉鸡腹水症。
  6 病因分析
  6.1 主要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鸡群饲养管理不精心,在天气突然变化后,密闭鸡舍保温,而没有注重鸡舍通风换气,导致鸡舍内有害气体大量蓄积,缺氧而引发肉鸡腹水。
 (2)误诊治疗。鸡群发病后,由于鸡只有拉稀现象,未确诊情况下,盲目使用呋喃类药物,可能对个别病鸡产生毒副作用,使病情加重。
  6.2 发病诱因
 (1)饲养密度过大。发病鸡群在开产前曾调整过,再次组群(场内有记录)后,密度稍大,在此情况下已对肉鸡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使部分肉鸡抗病能力降低,成为发生腹水症的隐患,即使重新调整过鸡群,因其诱因已存在,发病已不可避免了。
 (2)营养过剩。鸡场有病鸡出现后,怀疑是否由于鸡群进入产蛋高峰后饲料营养成分掌握不当,遂即向公司上报病情,有关种鸡饲料配方设计人员,针对病鸡群内部调整了饲料配方。(因有特殊情况,未搜集到更改前后的饲料配方。)
  7 治疗
  本着除去病因、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对症治疗的原则,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疗方法:
  7.1 通风换气。使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舍内氧气充足,防止氨气、二氧化碳蓄积,及时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
  7.2 清理粪便。每日清理鸡粪并铺垫新垫料,保持舍内清洁。
  7.3 隔离病鸡。将患病鸡及疑似病鸡用小围栏进行隔离,对于重症鸡给予淘汰。对鸡群更换饲料,并于发病期内调整饲料配方,暂时降低日粮中能量水平,减少油脂的添加,以控制其生长速度,减少腹水症的再发生。
  7.4 添加药物。按科学配方使饲料中食盐添加适量,并且适当添加维生素C(500g/1000Kg饲料)、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钙、磷,以及用葡萄糖粉配合饮水,以提高肉鸡的抗病力。另添加诺氟沙星和正泰欣等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该鸡群通过上述措施治疗7天后,除少数鸡需要继续给药外,大部分鸡病情有所好转,且有了食欲和饮欲,轻症者腹水症基本消失。数日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产蛋。经统计在治疗期间共死亡25只鸡,致死率达25%,治愈率为75%。
  8 治疗体会
 (1)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为是不良的饲养环境所造成的,另外,有可能饲料能量水平超高,从而加剧了该病爆发。故增加鸡舍的通风换气条件,使鸡舍含氧量增加,因而改善了鸡只的心肺循环。此外,通过更换饲料,调整饲料配方,使日粮中能量水平降低,更加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本病的再发生。
 (2)采用添加生理盐、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等营养性药物,可调节机体内的离子平衡,较快的恢复脏器的生理功能,也是辅助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此外,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也是必不可少的。
 (3)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极力减少其他应激因素,是避免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9 控制肉鸡腹水症的方法
  9.1 改善鸡群管理及环境条件
  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必须保持鸡舍的取暖和通风换气设备正常运转,适当打开门窗通风,以保证鸡舍内有较充足的氧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超标;同时要注意保温,将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舍内温度过低,特别应注意监测鸡舍内夜间的温度。
  9.2 适当限饲与合理搭配饲料
  采用早期限饲来减轻肉鸡内脏器官的代谢负担,是防止腹水症行之有效的办法。
  饲养肉鸡应合理搭配饲料,要按照肉鸡生长需求供给平衡的优质饲料,严格控制饲料中油脂和食盐的添加量,按照科学配方,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补充维生素C、E,微量元素(硒、钙和磷等)。
  从原料入手,对饲料质量要严格把关,禁止使用霉变饲料。日常管理按规定剂量使用磺胺类、呋喃类等药物,防止引起中毒。
  9.3 遗传育种
  现代快速生长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心血管功能在育种时未顾及和协调统一。因而有必要重新考虑选育标准,选育出既有理想生长速度,又对腹水症有较强抵抗性的肉鸡品种。
  9.4 其他
  搞好环境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严格防疫和疫苗接种,减少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发生,从而避免并发肉鸡腹水症。
  总之,肉鸡一旦发生腹水症,应该认真分析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选用一些治疗腹水的药物,例如新研制生产出的腹水消、肾肿灵等药物。
(作者:于媛媛 丁德娥)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