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中药对肠道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影响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肉鸡在应用中药制剂后对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程度。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分组及饲养条件选择相同日龄的艾维因肉仔鸡(由大发正大肉鸡公司提供)共4栋,共计4.4万只进行试验。每栋1.1万只鸡,其中实验鸡2栋。饲养条件为全进全出制地面平养舍,常规饲养。舍内密闭、防鼠害。其中每个实验栋各取10只鸡,用于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试验。
使用“灭呼散”、“瘟毒清”、“肠菌清”纯中药添加剂(北京锦绣大地风华兽药有限公司生产),分别由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白头翁、板蓝根、败酱、熟大黄、厚朴、黄芪、淫羊藿等多种中草药组成,添加剂量为1%,从20日龄开始投药。
培养基:乳杆菌采用MRS琼脂培养基培养;肠球菌采用叠氮化钠-结晶紫-七叶苷琼脂培养基培养;双歧杆菌采用PTYG琼脂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采用EMB琼脂培养基培养。
采样及处理肉鸡宰杀后,无菌直肠采集肠道内容物,混合后称取1克置于预先配置好的装有9毫升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形成10-1稀释,震荡均匀后从10-1稀释液中吸取1毫升加入到第2支装有9毫升稀释液的试管中形成10-2稀释,依次类推稀释到10-8稀释,然后分别选择3个稀释度各1毫升的平板,每个稀释度重复3次,而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待菌落长出后选择菌落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计数并随机挑取30个单菌落作形态观察和生理特性鉴定,以便进一步确定各类菌的数量(双歧杆菌采用厌氧滚管培养计数)。
2结果与讨论
从表1看出,中药组和化药组相比,双歧杆菌达到显著差异,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有害菌大肠杆菌大量降低,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P<0.01)。肠球菌属也属于乳酸菌,肠球菌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其增加的幅度没有乳杆菌大,说明中药组可显著调节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使有益菌尤其是乳酸菌占绝对优势。
目前在肠道微生态调节方面,一般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最突出的如乳杆菌,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还有嗜热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夺氧及有益菌在消化道内附着定植和对营养素的竞争,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抑制致病菌和有毒菌的生长;其次微生物的代谢可产生有机酸,降低动物肠道pH值,杀死不耐酸的有害菌;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杀害潜在的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肠内胺和氨的产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明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而增加局部免疫抗体,增强机体抗病力。从这些意义上讲,肉鸡在经过一段时间饲喂后,可使其在肠道微生物结构上趋于明显改观,体现在对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①中兽药的预防用药组合以“瘟毒清”加“肠菌清”结合最为合理,可充分发挥了中药治鸡病的优势,以预防新城疫及大肠杆菌的发生为主。②发生新城疫后,使用“瘟毒清”对第4栋的治疗,从临床上有推迟发病,减轻发病症状的作用。③中药组与化药组相比,发病率、死亡率下降55.94%、生产成本降低0.19元/千克,经济效益增加90.86%,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④中药能显著调节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可以极显著降低有害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极显著增加有益菌乳杆菌的数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
表1中兽药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培养方式化药组(菌落数/g)中药组(菌落数/g)双歧杆菌厌氧培养14.70×108a8.25×108b厌氧培养21.87×109a2.24×109b厌氧培养31.65×109a2.08×109b乳杆菌好氧培养13.26×1081.29×109好氧培养23.13×1082.95×109肠球菌平板培养1.21×1072.64×107厌氧培养1.05×1072.40×107肠杆菌平板培养9.60×107A5.96×108B
注:表中英文数字大写者为差异极显著(P<0.01),小写字母为不同者(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