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怎样才能饲养管理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17

1、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所谓“全进全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饲养同一日龄的鸡,并且于同一天出场,出场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消毒一段时间后(2周左右)再引进下一批鸡,这种制度有利于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有利于疾病控制,便于饲养管理,特别适合肉仔鸡饲养。

2、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在选择饲养方式时应考虑肉仔鸡飞行能力差、性情温顺、生长发育快、易发生腿病及胸囊肿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场的实际条件,在垫料饲养、网上平养或笼养中选择其一。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可提高肉仔鸡成活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3、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肉仔鸡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1—2日龄33—34C,3—7日龄30—32C,第二周27—29℃,第三周24—26C,第四周21—23℃,以后保持20—21C。肉仔鸡育雏期不但要求环境温度较高,而且要求有适当的温差。适宜的低温可刺激肉仔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有利于生长发育。

产生温差的方法有2个,一是利用电热保温伞供暖,伞下与伞周围温度不同,鸡只可自由选择适宜的温度。二是利用热风炉或火炉供暖时,在不同的时间造成适宜的温差,比如第二周每天可1小时29℃,另1小时27℃。育雏期温度突然变化,往往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冬季应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天气突然变冷时,应提前做好升温准备。通风时应注意防止温度大幅度下降。总之,温度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雏期肉仔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等。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适时免疫,合理用药:

育雏期的肉仔鸡敏感性强,抗病力差,易患多种疾病,为此应对鸡群适时免疫,预防疾病。

5、加强早期饲喂: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特别是前期相对增重大,若早期生长受限,以后很难补偿。肉仔鸡早期生长快是建立在吸收营养物质多的基础上。肉仔鸡早期营养来源有二个,一是腹内卵黄囊剩余的卵黄;二是采食的饲料。若能延长两种营养物质的供应时间,对肉仔鸡的生长十分有利。若肉仔鸡出壳后开食饮水过晚,腹内卵黄吸收速度就会加快,因此,肉仔鸡出壳后应尽快从孵化厅转移至育雏舍,适时饮水喂料。一般出壳后6—12小时便可移至育雏舍,饮水2小时后便可喂料。为增加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雏鸡成活率,可在饮水中添加5%一8%的葡萄糖或雏鸡旺、赐益等药物。雏鸡的开食时间宜早,最好是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最晚不超过48小时。为促进肉仔鸡的生长,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肉仔鸡有足够的采食量。每日喂料量可参考该品种耗料标准,分若干次喂给。一般第一周每天喂8次,2—3周每天喂6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