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雏鸡生理在雏鸡育雏阶段,维持合适的温度很重要,尤其在雏鸡 7-10 日龄时。在生命早期,雏鸡的自我代谢调节能力很差,不能控制体温。因此,鸡雏主要通过环境温度维持最佳体温。如果室温降低,雏鸡的体温也会降低。同样,如果室温增加,雏鸡的体温也会增加。这个阶段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导致生长不佳,饲料转化率不理想,疾病感染率增加。正确的育雏必须保持雏鸡合适的体温防止鸡出现过冷或者过热现象。研究表明雏鸡在 12-14 日龄开始具备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如果体温增减 1℃,该阶段 仔鸡很容易产生应激。而一旦体温改变,鸡会尝试通过代谢补偿,但这也意味着对生长性能 产生负作用。 日龄雏鸡的体温大约是 39℃,日龄体温是 41.1℃,15成年鸡的体温也是 41.1℃。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鸡死亡,但有时过冷过热环境对仔鸡有害不会使其致死。虽然仔鸡比成年鸡更能忍耐高温,但较长时间的高温会使死亡率增加且对生产性能不利。
研究已经表明低温会削弱仔鸡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能力。因此,受冷应激的仔鸡生产性 能会降低, 疾病易感性增加;冷应激也会导致鸡腹水发生率增加。腹水是由于代谢紊乱所致,它会导致生长性能降低,死亡率增加以及在加工厂内淘汰率增加。在26.7或者32.2℃温度下进行育雏试验发现,32.2℃环境下饲养鸡体增重较高、在饲料转化效率和成活率也比较好。相比 32.2℃,26.7℃条件下育雏鸡雏的生长性能较低。在这种低温下饲养的仔鸡体重较低,到上市时体重仍然较低。雏鸡暴露在低温环境下不仅仅增重率降低,而且它们会消耗更多的 饲料以维持体温,这样导致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