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79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是决定家禽繁殖速度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种禽场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在种禽的管理中,应从以下四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种蛋受精率的提高。

1、加强人员管理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根本

饲养管理人员和人工输精技术人员,应增强责任心,不断学习,提高饲养水平、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技术操作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且规范熟练。每群种禽的饲养管理人员和授精员应相对固定,并有严明的奖罚制度,以实现种蛋受精率的稳定提高。

2、加强种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基础

种禽的饲养管理除采取一般家禽的饲养管理措施外,还应特别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①、适时科学地选择、培育、建立优良种禽群,且公母比例要适当。

②、加强营养,重视营养平衡,尤其是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的平衡。严防发育过速或迟缓,过肥或过瘦等。

③、加强运动,增强种禽体质。在育成种禽后期最好单笼隔离饲养,防止斗架损伤或其它损伤。

④、种禽不宜强制换羽,以免影响其使用年限和受精率。

2、人工输精质量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技术关键

人工输精员应有丰富的人工输精知识及相关知识,如采精时间、采精频率、精液保存温度、环境、输精的时间、输精部位、间隔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等。必须熟练掌握人工输精的技术操作要领(包括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保存以及输精)、注意事项并具备实际生产经验,这样才能保证人工输精的质量,进而提高种蛋受精率。

3、优质精液来源是提高种蛋受精率的前提

种公禽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受精率的高低。种禽群的精液优劣与否是由每只种禽精液的质量决定的。因此,公禽的采精必须适龄进行,且要经过采精训练。配种采精前及其以后应定期、不定期地对精液品质进行评估和鉴定。凡不符合要求的,应将相应种禽剔除后并补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