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免疫失败,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就要加强免疫的合格度,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免疫成功率。
1、按规定,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几天,不能对畜禽进行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一段时间,不能使用抗菌药物,以免杀灭弱毒活疫(菌)苗;免疫接种时,最好不同时应用某些抗菌药物,以免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2、注意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染源,严防病原的入侵,从防控疫病的源头抓起。
3、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保证免疫质量: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在50μ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或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4、重视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改善动物生态环境。
5、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体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6、注意所选择疫(菌)苗毒株的血清型,亚型或株型与本地、本场所流行的毒株的一致性。同时根据疫苗的性质和质量,正确地选择疫苗种类。
7、加强检疫、消毒、离隔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水平传播。
8、结合本地区的疫情和本饲养场的病史,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所饲养动物的用途、种类及饲养规模,选用不同的疫苗及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
9、加强免疫前检测工作,及时注意发现和淘汰带毒动物及隐性感染动物。特别注意能经胎盘或卵垂直传播的疾病和能生产免疫抑制的疾病,并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10、考虑免疫途径,根据疾病的性质、疫苗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11、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一定要足,但不可过大,同时注意疫苗稀释量的确定。
12、对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应考虑灭活苗和活疫苗同时使用,并了解活苗和灭活苗的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
13、对器械.衣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免疫接种时要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
14、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突发疾病的性质,及时对免疫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等。
15、充分认识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或协同作用,对接种时间作出科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