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辽宁、吉林(南部)、山东、河北(北部)等肉鸡养殖地区流行一种以腺胃肿大,法氏囊萎缩(发白),胸腺萎缩(出血)为特征的疫病,造成存 活鸡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在临床上按腺胃炎治,效果都不明显,有的养殖户不得不提前出栏等情况,对肉鸡养殖业危害很大。
一、流行情况
一般发生于6~7日龄以上鸡,也就是新城疫首免之后,先有少数鸡发病,迅速波及全群,病程约2周至3周,死亡率约10%左右,弱小鸡、渣子鸡约占 全群30%左右。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采食减少,乍毛,喙、腿发白,过料,萎顿、生长缓慢,拉未消化饲料粪便或酱褐色稀便,零星或小批量死亡。剖检可见腺胃肿大,壁厚,切口外翻,腺胃乳头消失,有时腺胃不肿大;肌胃角质层发暗,部分暗红似火灼烧状,角质层易剥离,剥离后的肌胃黏膜面淤血发紫、有时可见出血点,后期可见白色增生结节。肠黏膜覆盖一层粘液,肠道内容物酱黄色,肠管粗细不匀。法氏囊萎缩,切开后,可见瓣膜细小,囊内有白色或黄色粘液或干酪物。胸腺萎缩,外观有出血点,切面呈紫色。其它脏器病变不大。
四、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可以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腺胃炎与传染性法氏囊炎(非典型法氏囊炎)并发症。本病起因为肉种鸡,我国鸡场,尤其是肉种鸡场被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污染严重,种鸡被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感染后,病毒经种蛋传播,使孵化出的肉仔鸡带有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的复制造成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淋巴-T细胞与淋巴-B细胞被破坏,干扰免疫系统,而使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机体抵抗力下降,被引起腺胃炎的呼肠孤病毒、腺病毒与引起法氏囊炎的法氏囊病毒感染而同时患腺胃炎与法氏囊炎。发生垂直传播免疫抑制病方面也不尽相同尚余有法氏囊炎母源抗体,所以法氏囊炎表现为非典型症状,也就是只表现法氏囊萎缩病变。而雏鸡体内无腺胃炎抗体,因此,腺胃炎表现为典型症状。由于发生垂直传播免疫抑制病方面也不尽相同,有的批次高,有的批次低,本病的发生也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发病率高,有的地区发病率低一些是可能的。同时随着机体抗体水平下降感染新城疫的机律也效高,所以造成多种病毒病混合感染。为此对这次病情的流行,在治疗时都没有较理想的效果。以前对治疗腺胃炎的药物效果很好,现在去治疗都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原因就在这里。
五、预防措施
1.鸡群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免疫力。用“黄芪多糖”+“免疫金刚”,从进雏开始,每日1次,连用5~7天。
2.加强管理,保持鸡舍卫生,严格消毒措施。由于法氏囊病毒等有囊膜,一般消毒药对其无效,需用华星“碘威”喷洒,进雏前4小时喷洒一次,育雏期,每日或隔日消毒一次。另外,须提高鸡舍温度1~2℃,并适当通风。
3.做好疫苗免疫:法氏囊疫苗最好提前到3日龄进行,用弱毒苗滴鼻点眼而不用饮水方式免疫。新城疫疫苗安排到10—12日龄进行,最好还是用滴鼻点眼方法,必要时,21日龄再用饮水方法补一次新城疫疫苗。
六、防制方法
1.采取“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对症治疗法氏囊炎、腺胃炎,防止肠毒、新城疫等并发症,提高采食量”为治疗原则,对治疗本病有相当效果。组方用药如下:《新瘟囊康》每袋兑水300斤,上午集中一次饮水;《炎 毒 清》每代兑水400斤,下午集中一次饮水;《消食平胃散》每代拌料70斤,下午集中一次拌料。
2.症状基本好转后,剔除渣子鸡或挑出单喂。
3.30日龄后采食上升后,可以加强饲料营养成分,补充部分赖氨酸、《肥乐宝》饮水,利用肉鸡后期补偿作用,使鸡多食快长,可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