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异剌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38

本病是由异剌科异剌属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引起的,故又称“鸡盲肠虫病”。异剌线虫虫体呈针状,雄虫长7-13毫米,有两根2毫米左右的交合刺;雌虫长10-15毫米,尾细长。虫卵为褐色椭圆形,长60-70毫米,宽36-45微米,其一端特别明亮。异剌线虫成虫寄生于盲肠,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鸡吞食后在小肠孵出幼虫,移行至盲肠,钻入盲肠壁内发育一个时期,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此外,鸡还可通过吃进含有异剌线虫卵的蚯蚓感染。异剌线虫的卵在外界抵抗力强,能在1%硫酸,0.1%升汞溶液中发育,在土壤中能生存8个月。异剌线虫可引起盲肠炎症,同时还是鸡组织滴虫病的传播者。患鸡下痢,食欲不振,消瘦,雏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下降,严重时可造成死亡。病理变化主要是盲肠肿大,肠壁发炎和增厚,粘膜出血,溃疡。本病的确诊需要粪检虫卵或剖检查到大量虫体。需注意与蛔虫卵的区别。

防治措施一是平时每日清扫鸡舍,粪便要堆积发酵,同时注意清除鸡舍内的蚯蚓;二是药物防治,定期驱虫,由于本病无明显季节性,所以预防性驱虫可以结合鸡蛔虫病的时间进行。所用药物为:

①硫化二苯胺(酚塞嗪):成鸡按0.5-1克/千克体重,1次混料饲喂。雏鸡按0.3-0.5克/千克体重。1次混饲。

②丙硫咪唑:按30-3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混饲。

③左旋咪唑,按25-35毫克/千克体重自由饮水,隔2-3周再用1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