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包涵体肝炎的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69

一、 病原

本病病原为禽腺病毒,是禽类腺病毒属中的成员之一。禽腺病毒的血清型很多,目前已知的有12个型,其中F1~F10的10个血清型均与自然暴发包涵体肝炎有关,对热和酸稳定,抗紫外线,但对福尔马林和碘是敏感的。腺病毒是一种条件性病毒,只有当存在其他诱发性因素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病。

二、 流行病学

多发于4~9周龄的鸡,其中以5~7周龄的鸡最多发。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能察觉其临诊症状,主要是表现为种蛋孵化率低和雏鸡的死亡率增高。病雏则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可间歇性排毒。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通过鸡蛋传递病毒,也可从粪便排出,因接触病鸡和污染的鸡舍而传染。感染后如果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梭菌病,则死亡率和肉品废弃率均会增高。本病的严重性取决于是否发生过其他疾病。

三、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双脚麻痹,睑和冠发白,有的病鸡呈现黄疸。临死前有的发出鸣叫声,并出现头背反弓等神经症状。在生长鸡群中发病迅速,随之出现永久性急性贫血,委顿,发热以及死亡率增高等。发病率可达100%,但死亡率一般为2%~10%,有时可达30%~40%。一般病程为10~14d,不满5周龄的雏鸡感染时一般到8周龄时即可完全痊愈。病鸡产的蛋孵出的雏鸡在出壳前已被感染,在这种情况下,雏鸡的死亡率可高达40%。感染本病的1日龄雏鸡呈现严重贫血症状。

四、部检症状

可见急性溶血性贫血伴有黄疸及骨髓苍白特征性病变是肝脏显著肿大,边缘钝厚,质脆、脂肪变性肝表面呈现条壶状出血,被膜下有较大面积淤血和灶状出血,并有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脾和肾轻度肿大,器官的包膜下和肌肉广泛出血。肝细胞的核内包涵体具有诊断急义。

五、 防 治

给鸡群喂抗生素并结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能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有包涵体肝炎可疑鸡蛋孵出的雏鸡,应在其可能暴发本病之前2~3d喂治疗药物,应连续喂4~5d。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可接着再喂3~5d的微量元素铁、铜和钴的合剂,这样可以加速贫血的恢复。

从包涵体肝炎阳性种鸡群中培育的雏鸡,应与其他家禽隔离饲养。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过热、贼风以及断喙过度等。本病的预防主要还是从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诱因等方面来考虑。碘制剂和次氯酸钠对腺病毒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选用。由于病毒的型很多,使用疫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加抗病毒类药,可用头孢重感灵一袋兑两百斤水,康而得一袋两百斤水,然后再用维歧丽宝200g兑200kg水饮用,同时使用保肝护肾散一袋五百斤拌料活力素拌料加强鸡的营养。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