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77
核心提示: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鸡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鸡组织滴虫病由于症状的不典型性经常被养殖户忽视。

流行特点

鸡组织滴虫病最易发生于2周至3月龄~4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特别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本病也见于肉用仔鸡和许多被捕获的野鸟。成年火鸡也可感染,但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有的呈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火鸡危害最大。

症状

该病主要侵害2月龄~4月龄的鸡群,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睡,带有血色的下痢,病情严重时直接排血便。头皮常呈蓝紫色或黑色,故又称为“黑头病”。本病主要损伤肝脏和盲肠,又称之为盲肠肝炎。表现盲肠重大,内有干酪样栓子,有的表现严重的盲肠损伤,出血。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或呈圆形的类似铜钱的微微下陷的坏死灶。由于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病例,黑头和肝脏坏死不是很明显,单就盲肠的变化和血便,很容易和球虫病混淆,希望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不要盲目用药。

诊断

本病根据以下特征不难诊断:

1.病鸡常排出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取病鸡粪便作显微镜检查,在粪便中发现虫体。

2.通过剖检病鸡发病典型病变。

3.将病变边缘刮落物作涂片,或在肝病变组织切片中,镜下可发现虫体。

预防

由于鸡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盲肠体内的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所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排除蠕虫卵,减少虫卵的数量,以降低这种病的传播感染。因此,在进鸡以前,必须清除禽舍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严格消毒。火鸡饲养场内禁止同时养鸡,以防止寄生在鸡体内的大量组织滴虫感染火鸡。严格做好禽群的卫生管理,饲养用具不得乱用,饲养人员不能串舍,免得互相传播疾病,及时检修供水器,定时移动饲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以减少局部地区湿度过大和粪便堆积。用驱虫净定期驱除异刺线虫,用药量每公斤体重40毫克~50毫克。

治疗

由于组织滴虫以盲肠内的异刺线虫为媒介,驱虫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建议:0.3%~0.4%的甲硝唑饮水,连用3天~5天,效果较佳。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以下方法治疗:

卡巴砷 混料饲喂,预防量为150毫克~200毫克/公斤;治疗量为400毫克~800毫克/公斤。

4-硝基苯砷酸混料饲喂,预防量为187.5毫克/公斤,治疗量为400毫克~800毫克/公斤。

氯苯砷每公斤体重1毫克~1.5毫克,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3日后重复1次。

呋喃唑酮饲料中含量为400毫克/公斤,连喂7天为1个疗程。

甲硝哒唑(灭滴灵) 配成0.05%水溶液饮水,连饮7天后,停药3天,再饮7天。

氯苯胍用法:混饲。将3.3克氯苯胍拌入100公斤饲料中喂服,连喂1周,停药1周后再喂1周。

说明产蛋鸡禁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