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醋酮血糖的诊治
牛醋酮血病又称酮病,发生于奶牛的病例报道较多,而耕牛临床病例则少见报道。多年来,笔者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常发现一种以逐渐消瘦,体温不高,顽固性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皮肤和呼出的气及尿中有丙酮气味,兴奋或昏睡,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治疗均无效为主要特征的耕牛疾病。经过多方面综合诊断,确诊为耕牛醋酮血病。
一、发病情况
多年来,笔者临床收治醋酮血糖耕牛218头。患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病后畜主立即求诊,另一种是经过当地兽医诊治(多数作为胃肠疾病治疗)3~5天无效,甚至个别达到10多天不见好转。该病主要发生在青草缺乏的冬末春初,而其它季节少见或不见。外来杂交牛、黄牛多见,本地牛、水牛少见。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在临床或产犊后的306周内,尤其是体胖膘肥,青饲料采食不足或质量低劣,多采食含蛋白质高,脂肪多的精料,舍饲缺乏运动的母牛较多发;另有前胃机能减退的母牛 也易继发。
二、临床表现
病初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继而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异嗜,爱吃泥土和污秽不洁的垫草;咬栏杆、木门;鼻镜汗水时有时无;前胃迟缓,瘤胃先饱满,后空虚;出现顽固性腹泻。或腹泻(到黄色泡沫)与便秘(表面有一层薄的油状粘膜)交替发生。
呼出的气体、尿液、乳汁及皮肤上可嗅到类似挤碎烂苹果的气味儿(丙酮气味);体温正常或偏低;耳端及四肢发凉;眼结膜呈紫色或黄染。
有的患牛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初期哞叫不安,眼球突出,且凶视,听觉过敏;头部肌肉痉挛,并且呈现耳、唇震颤,空口咀嚼,有时转圈或横冲直闯;随而转为抑郁,呆立不动。最后卧底不起,四肢屈曲,头曲于颈侧呈昏睡状,针刺背、腰及四肢皮肤反应迟钝,死亡。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特征为呼出的气尿液、乳汁和皮肤等均嗅到类似烂苹果味)和病理剖析(特征为脂肪肝,解剖过程中有浓厚的烂苹果味)可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牛血液中酮体含量正常为7毫克/100毫克以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正常为20毫克/100毫克左右。如果血液,尿液的酮体含量检测均超过正常的,结合病牛的临场表现,可确诊为醋酮血病。
三、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调整饲料,增加碳水化合物饲料及优质干草饲喂的同时,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50%葡萄糖溶液750~10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750毫升,10%维生素C液50~75毫升、0.5%氢化可的松液75~100毫升、5%碳酸氢钠125~150毫升,混合后1次静脉滴注,1天1次,连续3~4天。重症病牛还同时肌肉注射胰岛素100~125单位,每天2次,连续2~3天。
2.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0~30毫升,1次肌肉注射,1天1次,连续3~4天。
3.每头病牛每天给予食糖250~300克,适量开水溶解,待温早晨空腹灌服,1天1次,连续5~6天。可提高瘤胃内丙酸的浓度,增加生糖物质的来源,同时也可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4.次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现配现用)1000~1500毫升,每天1次,连续5~6天。不但能除去已生成的酮体,又可预防新的酮体形成。
5.出现神经症状的患牛加服水合氯醛溶液。首量20~30克水合氯醛,用水溶解后,与适量淀粉糊混合灌服,1天1次,以后减为每次8~10克,直至神经症状消失为止。
通过上述方法(略有加减)治疗醋酮血病牛218头,治愈209头,治愈率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