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料中的脂肪含量
叶黄素最终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中才能呈现黄色,所以皮下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鸡皮肤的着色效果。Hamilton(1992)研究指出,随着饲料中油脂添加量的增加,肉鸡血清中的叶黄素含量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同种类脂肪酸对叶黄素在体内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10个碳原子的葵酸为例,随着碳链的增加,促进叶黄素被吸收到血清中的能力越来越小,只有12碳的松覃酸是例外。因此,饲料中添加一些短链的脂肪酸(如植物油)能有效地提高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上的着色效果。
2.原料的产地及存放时间
玉米、玉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料富含叶黄素,但是叶黄素含量随原料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据美国建明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新玉米和玉米蛋白粉的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8±6)mg/kg和(157±81)mg/kg,在室温条件下储存一年,其叶黄素含量会损失50%。同时发现,亚洲玉米的叶黄素含量比美国玉米叶黄素含量高25%-30%,而美国玉米蛋白粉叶黄素含量比亚洲高60%,达到250mg/kg。
3.叶黄素的化学形态
肉鸡只吸收自由态的叶黄素,因此存在于饲料中的棕油酸二酯态叶黄素必须被水解成自由态叶黄素后才被利用。Fletcher等(198)的研究
表明,经水解皂化的叶黄素比非皂化的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上的着色效果高出近一倍。在计算原料中叶黄素含量时,应考虑其生物利用率。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商业色素产品都属经提炼和皂化处理叶黄素后而制成的,其叶黄素的生物利用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