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水产 » 正文

成鱼池中套养鳜鱼成活率高低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53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只吃活鱼活虾,而单养鳜鱼需要有充足的饵料鱼相配套,技术要求高,如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可充分利用水体,清除野杂鱼等养殖鱼类的竞争对手,挖掘池塘生产力,提高效益,但是近几年来,有些养殖示范户反映,他们套养的鳜鱼成活率很低,有的几乎没有,对其失去了信心,通过调查分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放养规格小,大多在3cm以下,鱼种下塘后摄食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弱;二是放养量大,有的一亩放80-100尾,加之适口饵料不足,势必造成自相残杀;三是池塘水质环境不良,经常缺氧;四是鱼病防治不及时和不注意用药方式。

针对上述情况在养殖生产中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切实提高鳜鱼成活率。

一、提高鳜鱼放养规格,保证下塘规格达到5cm以上;
二是根据池塘饵料来源和数量合理放养,一般667M2 放20-30尾为宜,并在鳜鱼种下塘前适量放养抱籽青虾、鲫鱼或罗非鱼,让其自然繁殖,保证鳜鱼在5-10cm时有充足的小虾可食,10cm以上有充足的杂鱼摄食。

三是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新水,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底改净改良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三开二不开”.(如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要立即开动增氧机和加注新水),并移植少量水花生净化水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是加强防病,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要做好鱼池清整消毒工作;其次在其它鱼类用药时在使用量上,要考虑鳜鱼忍受程度,更不能使用对其较敏感的药物,如敌百虫、氯化铜等。

总之,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只有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科学饲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