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浅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0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61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发生,是国际兽医局及我国规定的B类传染病之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发生,是国际兽医局及我国规定的B类传染病之一。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能够感染所有日龄的鸡,并且导致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损伤,因而现实生产中IB往往是通过呼吸道疾病、肾脏损伤引起肉鸡、蛋鸡、种鸡的生长性能下降、死淘升高、产蛋量及蛋壳质量下降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

1、分类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家族成员,该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病毒粒子的直径大约为90-120nm。其囊膜上有呈规则排列的长度约为20nm的棒状纤突蛋白,因而病毒粒子的外观似皇冠状,故称冠状病毒。IBV的核酸类型为不分阶段的单链RNA。

图 1电子显微镜下的IBV

2、培养特性

IBV可在9-11日龄鸡胚内、器官培养的鸡胚气管上皮以及鸡胚成纤维上皮细胞中生长。值得注意的是IBV的血凝特性和干扰作用,未经胰酶处理的IBV不能凝集鸡红细胞,胰酶处理的IBV虽能表现血凝现象,却是非特异的。只有经过I型磷脂酶C或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病毒,才具有特异的血凝性。IBV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在雏鸡、鸡胚和鸡胚肾细胞培养物内的复制,而脑脊髓炎病毒又能干扰IBV在鸡胚内的复制。

3、理化特性

对热和常用消毒剂均比较敏感。大部分IBV 56℃ 15min,45℃ 90min可被灭活。有报道表明,室内病毒春季能存活12天,冬季为56天。IBV对乙醚敏感,但有些毒株能在20%乙醚中,4℃ 条件下存活18h。50%氯仿和1%去氧胆酸钠可破坏IBV的感染性。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普通消毒剂便可杀灭IBV。

4、变异性

由于IBV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以及RNA酶缺乏校正能力,因而基因组十分容易发生点突变、缺失、插入和不同毒株基因组间的同源重组等,使得IBV在自然界更换宿主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造成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已发现IBV存在30多种血清型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各血清型之间仅有部分或完全没有交叉保护作用,从而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及大困难。

流行情况

1、宿主

鸡是IBV的唯一自然宿主,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幼龄鸡表现严重,能够引起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对致肾炎、输卵管病变和死亡的抵抗力增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多发。饲养管理水平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应激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为气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带毒飞沫经呼吸道水平传播,不经种蛋垂直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很快播及全群,通常情况下48h便可出现症状。

3、潜伏期及带毒情况

潜伏期:人工感染18-36h,自然感染约为36h。鸡群感染后14周可从盲肠扁桃体,20周可从粪便中分离到病毒。1日龄接种后,19周龄时,仍可从气管和泄殖腔中分离到病毒。

临床表现与剖检症状

由于IBV对组织的亲嗜性、损害的主要器官存在差异,因而IBV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可分为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和变异型等。

1、呼吸型

1931年Schalk和Hawn首次报道本病。1936年分离出呼吸型IB病原,以Mass和Conn为代表毒株。临床表现主要为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有伸颈张口呼吸,咳嗽、喷嚏、甩头,呼吸时气管啰音或喘鸣声。成年鸡还见到产蛋下降,在恢复期出现大量褪色蛋,畸形蛋,蛋壳粗糙,蛋清稀薄如水。呼吸型是最常见的表现型,解剖时可见气管内有水样或粘稠透明的黄白色渗出物,粘膜增厚,呈灰白色,严重者看见气管交叉处有白色或黄白色干酪样物阻塞气管。产蛋鸡可见输卵管子宫部水肿,卵泡变形、出血。

图2 A 12日龄雏鸡发生呼吸型IB 图2 B 33日龄育雏鸡发生肾型IB
图3 A 168日龄种鸡发生生殖型IB 图3B 75日龄育成鸡发生腺胃型IB

2、生殖型

育雏早期感染IBV后,临床上发病不明显,死亡率也很低。然而到成年时,外观看类似健康鸡,鸡冠发红,有的腹部肿胀下垂。腹部看似正常,但脂肪沉积较多的鸡只进行翻肛时,可见仅有排便口而无输卵管口。剖检特征是卵巢发育正常,输卵管有透明液体渗出物,导致输卵管堵塞,还可见输卵管前端萎缩或发育不全。导致成熟卵泡无法无法进入输卵管形成蛋,坠落到腹腔中,造成产蛋障碍综合症,即所谓的“假母鸡”。严重污染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5-30%。

3、肾型

1962年Winterfield首次报道肾型IB,发病初期有轻微呼吸道症状,随后呼吸道症状消失,貌似康复但随后病鸡表现,羽毛逆立,精神沉郁,排米汤样白色粪便,鸡爪干枯。剖检特征是机体脱水严重,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泄殖腔中有白色尿酸盐。

4、腺胃型

1995至1997年在我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分离并鉴定了一种嗜腺胃的IBV。患病初期表现咳嗽,甩鼻,少数病鸡有呼吸啰音、眼睑肿胀,饮食无明显变化。2周后的呼吸道症状消失,病鸡消瘦、有采食欲望但采食量减少,羽毛不整,冠白、闭目、打盹,排白色水样便,后期因衰竭而死亡。剖检特征是病鸡腺胃肿大,呈圆球型,乳头糜烂或消失,可挤出白色脓性分泌物,肠道黏膜出血、溃疡。胸腺及法氏囊萎缩,死亡鸡肾脏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部分鸡肝脏肿大出血,个别鸡表现为严重贫血。关于嗜腺胃型IB的病因问题,我国学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IBV是本病的病因,但大多数学者认为IBV不是本病的原发病意,而是MDV和/或REV, 因为MDV和/或REV在动物试验上能够复制成功。

5、变异型

1990年,在英国的白羽肉种鸡中分离到一株新病毒(793B),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腹泻、死亡、产蛋下降、蛋壳变化。剖检可见肉种鸡气管炎症、肾肿胀,深部胸肌苍白、肿胀,偶尔可见肌肉保面出血,并有一层胶冻样水肿。目前,我国报道的IB分离株以“QX”样毒株为主,与国外分离株存在差异。

图4 A 呼吸型IB气管堵塞 图4 B 生殖型IB输卵管积液
图5 A 肾型IB花斑肾 图5 B 腺胃型IB腺胃肿

防制措施

1、加强基础生物安全建设,注意场址的选择,鸡舍的布局,人员通道、物资通道的隔离,各种消毒设施的设立要齐全等。

2、在生产模式上,最好采取适度规模,全场饲养同一品种、同一日龄鸡群,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而大群体,高密度,多品种、多日龄鸡群混养不利于对群体传染病的防控。

3、建立和落实卫生防疫隔离制度,做好员工培训,使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具体的操作,防止将制度停留到纸面上。

4、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包括场区消毒、工作服的清洗消毒、鸡舍门口的手和足底消毒、日常带鸡消毒、空舍的清洗消毒,减少病毒的水平传播。

5、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避免各种应激的发生,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在季节交替时注意气温变化,防止冷应激,特别是在育雏早期要注意温度相对稳定,当育雏前期发生IB时,可提高育雏温度1-2℃。当发生肾型IB时,相应的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投以肾肿解毒药与复合多维等,有利于缩短病程和 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

6、有针对性的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鸡群特异性免疫力。

对IB的免疫防控要采用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使用的原则,在接种疫苗时要注意正确操作,保质、保量的进行免疫接种。由于IBV的血清型众多,各养殖场的IBV野毒也差异较大,因而在弱毒疫苗的使用上要注意毒株的选择与匹配,对新血清型传支疫苗要慎用。目前,我国使用的IB弱毒疫苗还是以M株为主(H120、H52)。当鸡群发生肾型IB时,可选用本土的肾型疫苗株W93,有报道表明,W93株弱毒疫苗对传支的免疫保护率达94%以上。对于IB灭活疫苗的使用,通常在育雏前期和开产前免疫两次即可,而且大多数疫苗厂家的IB灭活疫苗的毒株均为M41株。但应注意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对于生殖型IB,强化灭活疫苗的免疫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的作用;选用本场分离株对肾型IB的防控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受条件所限该方法应用的不是很广泛。

作者简介:时永铭,男,出生于1975年,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畜牧专业,2008年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供职于大连新格饲料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担任韩伟养鸡有限公司蛋鸡、种鸡、青年鸡场场长,2009年任韩伟养鸡有限公司防疫中心主任,现任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技术经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