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肾脏病变的鉴别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18
  1  传染性法氏囊病 
    常发于春夏交替季节,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多发于10~40日龄鸡,偶见于开产初期蛋鸡。本病发病急,传染快,致死率高。病鸡昏睡,翅膀下垂,羽毛蓬松、怕冷、排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胸肌和腿肌有条状、点状和块状出血,肝表面可见土黄色斑块,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偶见出血斑。法氏囊肿大,外覆黄色透明胶状物,内褶肿胀出血,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见于发病后期),肾肿大、苍白。输尿管扩张并充满白色尿酸盐。 
    治疗:抗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按2 mL/kg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用含有黄芪的中药制剂配合病毒灵、抗生素治疗。
  2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但雏鸡发病最为严重。病初鸡有呼吸道症状,呈一过性经过,3~5 d后,少数鸡精神沉郁,随后病鸡逐渐增多,鸡群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腹泻,排出的粪便中带有少量尿酸盐。病鸡皮肤发绀,趾脚干瘦、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剖检可见肾脏肿大,肾切面呈斑驳状,俗称花斑肾。肾小管、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结晶。其它器官无眼观病变。 
    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粗壳蛋,蛋的质量变差,蛋白稀薄,呈水样,蛋黄和蛋白分离以及蛋白粘着壳膜等。 
    防治:未发病鸡用疫苗预防;发病鸡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利尿为主,西药以病毒灵或病毒唑配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3  痛风 
    引起本病的病因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60日龄以上青年鸡偶有发生,病情发展缓慢,排少量白色尿酸盐稀粪,有零星死亡时,剖检可发现痛风症。剖检可见心、肝、肠表面有一层不易剥离的石灰样白色尿酸盐沉积,肾肿大,严重褪色,肾小管内沉积的大量尿酸盐,使肾脏外观呈典型的槟榔状,俗称槟榔肾。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尿酸盐结晶,严重时呈块状或条状。 
    高钙饲料引起的痛风多因提前补充钙质(在100日龄左右的青年鸡饲料中添加1%~2%的石粉)或用蛋鸡饲料饲喂青年鸡或育成鸡而引起,平时鸡拉石灰样稀便,如突遇应激可见死亡。剖检见胃肠浆膜肝脏表面、心包膜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肾脏肿大,肾小管及输尿管内有尿酸盐结晶。 
    治疗:改善饲料配方,添加复合维生素,应用利尿药。
  4  磺胺类药物中毒 
    急性磺胺类药物中毒鸡中毒症状表现为兴奋、尖叫、奔跑、呼吸快、腹泻、共济失调、痉挛、麻痹、短时间内死亡等。慢性中毒鸡贫血、冠苍白,眼结膜苍白或黄染。鸡群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拒食,下痢。剖检见全身性出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及胸、腿肌出血,肝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点及坏死灶;骨髓色浅或呈淡黄色。心脏、肾脏出血,肾脏肿大,肾小管及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整个消化道黏膜呈块状或条状出血。 
    治疗:立即停喂磺胺药物,水中加入0.2%~0.5%的NaHCO3,连喂3~5 d,同时辅喂复合维生素。
  5  小结
  5.1  传染性法氏囊炎、肾型传支、痛风主要引起肾脏尿酸盐沉积、肾脏肿大,而磺胺药中毒鸡的肾脏以出血为特征。
  5.2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一过性呼吸道症状,病鸡下痢,腿爪干瘦、无光泽,皮肤发绀,肾呈斑驳状。
  5.3  痛风是由高钙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引起的,常无任何临床症状,通过分析饲料成分可确诊。
  5.4  磺胺类药物中毒可见病鸡腿肌、胸肌及肾脏出血,且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通过调查用药史可与其它病相区别。
  5.5  不同病因引起的肾脏病变,通过对症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肾脏损害的应同时应用利尿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