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通过接种火鸡胚或1-4日龄雏火鸡,检查其感染性。采用免疫电镜,病毒中和实验,直接荧光抗体,ELISA等方法进行确诊。
2. 病原 火鸡 冠状 病毒有囊膜,纤突呈日冕状。内部核酸为RNA。能在15日龄以上的火鸡胚和16日龄以上的鸡胚中培养。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抵抗力较弱。
3.病变 尸体极度消瘦,脱水。肠道病变比较明显,肠呈黄褐色,肠内充满气体和水分。肠黏膜可见小的出血性斑点。肝脏颜色变深。胰腺外观呈白垩样,并有许多白色病灶。脾脏较正常时小。
4. 症状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火鸡突然出现食欲降低,饮水减少,精神委顿,生产性能下降。雏火鸡不停地尖叫,声音虚弱无力,挤缩在一起,靠近热源。粪便较稀,呈泡沫状,淡绿色或淡褐色。发病率常达100%,死亡率5%-25%不定。
5.防治 火鸡 冠状 病毒抵抗力弱。因此,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便可杜绝该病的流行。在发病鸡群的饮水中加入百分之一的新霉素或链霉素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肠道抗体也可以控制继发性的细菌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