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偏小、采食量少而饲料报酬高的轻型鸡品种目前备受广大养殖户青睐。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易造成轻型鸡的体重不达标,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应引起重视。
一、对品种认识不足 当前轻型鸡的品种有京白939、罗曼、宝万斯系列等,都具有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且稳定等特点,但同时也要求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潜能,而不是单单选择了好的品种就会有好的成绩。养殖户往往忽视上述因素,从而限制了轻型鸡品种的优势。
二、饲养工艺不合理 现代养鸡集约化程度日趋提高,而基层养殖场户多数为开放式鸡舍饲养,条件落后,设备又跟不上;鸡舍无天窗,通风口过小,窗户面积过小(小于1/5室内面积),光线暗,笼位少而鸡数多,导致饲养密度大,不能及时疏群;冬季无有效的增温设施,夏季无理想的通风排气设备,至使光照通风等人为因素影响加大。另外,饲养工艺还包括场址选择不合理,鸡舍坐向、舍间布局等都不同程度制约鸡群健康。
三、不合理的光照制度 一般而言,光照对鸡体重的增加无直接影响,但过长的光照时间(>12小时)并不能延长后备鸡采食时间;过强的光照(>10勒克斯)同样不能增加鸡食欲。这样除了增加养鸡成本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笼养鸡疲劳,使脂肪沉积减少,体质较差,影响增重;同时过量光照导致鸡活动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氢浓度升高,造成机体酸中毒及溶骨症。通常来说,后备鸡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5勒克斯为宜;产蛋高峰鸡光照最长不超过17小时,光照强度15勒克斯。
四、不合理的免疫程序 接种途径不对可能会造成人为感染,如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采用滴鼻、点眼或饮水免疫有可能会散毒。免疫干扰也会造成不利作用。以上两点直接引起鸡群发病造成体重下降或徘徊不升。防疫过频,尤其是打针、点眼、滴鼻操作方式,每次抓完鸡会影响鸡一天的饮食,造成生长障碍。对此,一是降低免疫密度,用多联疫苗代替单价疫苗,省去一些确实不必要的免疫接种,定期监测抗体,避免盲目接种等;二是采用饮水免疫和气雾免疫以减少应激;三是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使鸡只免受外界病原侵袭,从而培养健康鸡群或SPF鸡群。
五、不合理的防治方式 集约化养鸡,发病率高。鸡群中某种病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的鸡只感染早,有的感染晚;有的抵抗力强,病程短;有的病程很长,给治疗带来麻烦。用药见效,停药复发,也常造成免疫水平不一,使鸡群不能产生强有力的抵抗力。有的养殖场户平时不用预防药或用药不及时、投药量不足、疗程短,而发病后又多种药物一起使用,而且剂量加大、投药时间延长,造成药物中毒或剧烈应激,从而体质日益变弱,不但没有起到治病的作用,还影响了鸡体正常免疫能力的发挥。
六、不合理的病期管理 鸡群一旦发病,场主便寝食难安,想方设法提高鸡的饲养管理,盲目改变饲料配比,结果造成代谢负担,发生顽固性腹泻、脂肪肝、痛风症、食盐中毒,以及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症,如Ca的添加量过大造成缺锰;盲目延长光照,以为这样利于鸡采食更多饲料,结果却产生厌食症;盲目加大消毒剂用量,对鸡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含氯制剂对鸡呼吸道的损伤作用。 综上述,目前笼养蛋种鸡的体质不达标多数为人为因素,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对于后备鸡着重抓5周龄末、8周龄末以及开产前(一般指18周龄)体重,避免以上各项认识及管理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