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脐带炎。病犊脐部湿润,脐带肿胀,有的可挤出脓汁,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加快,体温39摄氏度以上。
防治:先用3%的双氧水或0·1%的高锰酸钾水冲洗脐部,再用5%的碘酊消毒后涂上胺软膏。若已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冲洗后用雷夫奴尔纱条引流。新生犊断脐后要严格消毒,并保持圈内清洁卫生。
2、蛔虫病。发育缓慢,营养不良,长期消瘦,被毛无光,贫血,异食,反复消化不良,腹泻。按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不显著,有时粪便内有虫体。
防治:保持草料卫生,粪便应发酵。盐酸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10毫克内服,或雷丸、贯众、大白、鹤虱各45克,水煎服。
3、便秘。幼犊出生后超过一天不排粪,表现精神不振,后肢叉开,弓背,呈现排粪状,但无粪排出,阵发腹痛。
防治:首先用温软皂水4000毫升灌肠,后使之随母牛缓慢运动;或用60毫升甘油一次灌入直肠。腹痛者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10毫升。若仍不排粪,可用硫酸钠50克,石蜡油100毫升加水适量灌服。
4、肺炎。病犊先干咳,后湿咳,鼻液先稀薄后呈脓性,呼吸、心跳加快,体温40摄氏度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肺部听诊有罗音。若不及时治疗,多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吸入羊水的,可用胃导管插入气管内吸出,并向气管内注射青霉素200万单位。青霉素200万单位、0·5%普鲁卡因注射液20毫升混合肌注,一日四次。或先锋霉素2克、蒸馏水20毫升,肌注,或链霉素100万单位、蒸馏水10毫升,肌注,一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