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国的爆发呈上升趋势,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病传播迅速,病毒亚型多,致死率高,很难控制。禽类感染AIV后,其临床症状与新城疫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旦误诊后果严重。
禽流感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1. 病原体: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具有众多血清型,在不同血清型间和同一血清型中有不同毒株,它们之间在致病性和传染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病性弱的毒株只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而强致病性的毒株则可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含H5、H7和 H9血凝素的禽流感病毒。
2. 流行病学:
(1)禽流感病毒(AIV)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然后按200~400毫升/立方米喷洒。用具最好在消毒池内浸泡2小时,进行饲养前2~3天再进行一次烟熏消毒。
(2)鸡舍带鸡消毒:应采用广谱、高效、速效、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残留的消毒药物,用高压喷雾器进行带鸡消毒。消毒剂量按50~80毫升/立方米,每2~3天1次,同时注意不同种类消毒药物交叉使用。
(3)鸡的饮水消毒:用饮水消毒剂,定期对鸡群进行饮水消毒,能有效杀灭病毒,预防疾病传播。
3. 预防措施:
(1)免疫:由于AIV抗原种类较多,各亚型间又缺乏交叉保护能力,所以给免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一般使用中等或低毒株油苗或灭括苗进行免疫,但在使用疫苗时必须注意疫苗株和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一致,同时定期进行检测HI抗体,效价低于32~64时,应尽快免疫。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加强鸡舍的环境控制,掌握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之间的关系,杜绝鸡场外人员参观,车辆和人员进出鸡场应严格消毒,注意饲料的合理配制,使鸡群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注重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铬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的补充。
4. 防治:
本病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采用支持疗法,以控制并发或继发感染。
目前,禽流感(AI)已被国际兽医局动物流行病组织(OIE)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一类传染病,一旦发病确诊应及时上报,并按国家有关法规对病鸡进行严格隔离、封锁、捕杀、销毁。对鸡场用具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清洗、消毒,长时间的空舍(一般3~6个月),以消除禽流感,保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