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珍禽不同季节的育雏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39

在密闭式珍禽舍内育雏时,由于珍禽舍内的各种环境条件完全受人工控制,能为雏珍禽创造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小,可根据珍禽舍的周转情况,实行全年育雏。但农户养珍禽多是在开放式珍禽舍内育雏,不能完全控制外界环境条件,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因此要选择适宜的育雏季节,这直接关系到珍禽的生长发育、性成熟(或开产日龄)、生蛋期的持续时间等,影响饲养珍禽的经济效益。

春季温度冷暖适宜,气候干燥,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春季育雏有利于雏珍禽的生长发育,并且这一季节的雏珍禽可于当年9—10月份开产,产蛋时间长,产蛋量高,而且下半年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集中,市场需量多,价高。因此,春季育雏最适宜。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温度大,这一季节育雏时舍内温、湿度较难控制,影响雏珍禽的饮食欲,并且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4周龄前的雏珍禽对球虫的抵抗力弱而易患球虫病,垫草、饲料等也易发霉变质而诱发霉菌病等。此外,这一阶段的雏珍禽进入育成期后天气渐冷,当年不易开产,第二年开产后,秋季要换羽,产蛋持续期短。夏季育雏的主要优点是保温条件要求不高。

秋季外界温度逐渐下降、空气干燥,珍禽舍内的温、湿度易于控制,育雏效果较好,但育成后期刚好在早春,气温和光照逐渐增加,易造成雌珍禽开产过早,蛋重小,产蛋量不高,产蛋时间短。

冬季外界温度低,育雏期供温保温时间较长,饲料消耗大,加上管理不当,冬季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还易在当年秋季出现换羽,影响产蛋率。

综上所述,春季(3—5月)育雏效果最好,秋季(9—11月)次之,而冬季(12月次年2月)较差,夏季(6—8月)最差。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