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鸡大肠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23  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77
  2005年2月,新疆昌吉市某养殖户饲养2000只柳州快麻公鸡,从8日龄开始陆续发病,发病率达到35%,死亡率达到25%,病程约为7天。发病后,用恩诺沙星、病毒唑等饮水,无明显效果,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细听时可闻气管啰音,拉黄白色稀粪,腹部膨胀。
    2 解剖病变
  肺脏有粟粒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切开结节有层次结构,呈单侧性或双侧性分布;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膜肥厚,肝被膜炎;气囊浑浊,气囊壁增厚,内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凝块。
    3 实验室诊断
    3.1 菌体检查 取肺部黄色结节放于平皿内,用剪刀尽量剪碎。将剪碎的少量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0%的氢氧化钾1~2滴,混匀,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短的分支状有隔菌丝,直径4~6μm。
  无菌采取肺结节和肝部病料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沙堡氏培养基上,28℃培养36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见有灰白色菌落,沙堡氏培养基上可见有白色绒毛样物生长,3天后,中心逐渐变成蓝绿色,菌落可见大量典型的霉菌菌丝和孢子。
    3.2 病原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病死鸡心血和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观察,在普通琼脂上长出圆形、乳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1~3mm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粉红色、光滑且湿润的菌落,直径约2mm。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3 生化实验 将短小杆菌接种于细菌生化微量反应管进行生化试验,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接种于营养肉汤,营养肉汤变浑浊,且有菌膜或菌环。
    3.4 药敏实验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对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红霉素中敏,对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低敏。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清理饲养环境。把鸡舍内料桶剩余的饲料、粪便彻底清扫,然后用消毒液消毒,降低饲养密度、湿度,提高环境温度,加强通风,加强管理。
    4.2 改换饲料,停喂以前的有可能污染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每100只鸡用50万IU,饮水中加入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每瓶500万IU溶于100kg水,计算全天用量,可分两次喂药,连用5天,并用电解多维饮水,以缓解重病鸡电解质紊乱,增强抗病力。5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不再死鸡,鸡群精神、采食、饮水、粪便恢复正常。
    4.3 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只要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适宜的温度、湿度,不给病菌以生长繁殖条件,不难防治。如果管理粗放,一旦感染会造成很大损失。
    4.4 大肠杆菌是一种极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一些养殖户将抗菌药物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使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这给畜禽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治疗畜禽大肠杆菌病时应先进行病原分离和药敏试验,通过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