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严重危害养鸭业的生产安全。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是雏鸭注射小鸭肝炎蛋黄抗体或注射预防疫苗。近年来,常有养鸭专业户送病死鸭到我站诊断,从临床及解剖上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本人1999年开始,运用“中药加高免蛋黄抗体”的方法防治鸭病毒性肝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诊治过程
(1)诊断:化州市东山区上坡村委会谭塘村养鸭专业户陈某到我站求医,诉称从湛江孵化场购1天龄雏鸭3000羽,第二天注射广东××单位生产的“小鸭肝炎蛋黄抗体”0·5毫升/羽,四天后已发生小鸭病毒性肝炎,死亡106羽。本人应邀到鸭场诊断,发现病鸭主要表现为腹泻,全身抽搐,死前死后呈“角弓反张”状态。解剖发现肝脏肿大1—2倍,呈土黄色,边缘钝圆,质软,肝被膜下有小出血点;有的肾脏肿大,有的胆囊也大,其它脏器无显著病变。根据以上临床及解剖特征,初步诊断为小鸭病毒性肝炎。
(2)治疗:当日每羽小鸭重复加注原来的高免抗体0·5毫升,同时内服中药一剂,配方:龙胆草、夏枯草、金银花、甘草各3000克;黄芩、黄柏、生地、玄参各1500克;淡竹叶、泽泻各500克,加入赤砂糖300克,煎水去渣加入饲料喂服,如果不能采食者用人工灌药,连用2天。(以下简称中药一剂)
(3)效果:经以上治疗后第二天(12日),死亡减少至60羽,第三天死15羽,第四天恢复正常。
(4)重复使用效果明显:陈某于再次从湛江购进同一鸭场的番鸭苗3000羽,2月4日使用与相同的“高免抗体”,每羽注0·5毫升。同时内服与上批次相同等量的“中药”一剂,连服2天,养至21天时,死于病毒性肝炎的鸭共21羽。据陈某反映,从1999年始,养番鸭6批,每批3000羽,用此法防治病毒性肝炎,少有“肝炎病”发生,最多每批死鸭不超过100羽。
试验对照 为了证实高免蛋黄抗体加中药治疗小鸭病毒性肝炎的确切疗效。本人于今年做了一人试验:把陈某从湛江购回的3000羽鸭苗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1000羽,试验时间为21天。方法是:三组均注射广东××单位生产的“小鸭肝炎双价高效价蛋黄抗体”。不同的是甲组于雏鸭出壳后第二天注射(只注一次);乙组分别于第二天、第八天各注一次,共2次注射;丙组于第二天注射抗体后同加服“中药一剂”。
结果表明:小鸭注肝炎蛋黄抗体后,其发病死亡率分别是:甲组23%;乙组16%;丙组0·6%。丙组效果最好。
小结与讨论
(1)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常用疫苗接种及注射鸭高免抗体,很少用中草药,山东省的李述抗曾经报道用中药防治鸭病毒性肝炎,但其效果如何,未曾论述。这次用鸭肝炎蛋黄抗体加中药防治鸭病性肝炎试验呈现较好疗效。
(2)鸭病毒性肝炎为什么单用中药不能治疗,而用中药加注射抗体其效果比单纯两次注射抗体好些,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