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是炭疽杆菌,能在体外形成芽孢。临床上常用20%漂白粉、0.1%碘溶液、0.5%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
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型:
1、最急性型:发病急、无典型症状而突然死亡,从口鼻等天然孔处流出煤焦油样血液。2、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度至42度,心跳加快,不反刍,无食欲,伴发瘤胃膨气,泌乳停止。患病牛兴奋不安,惊恐鸣叫,横冲直撞,口、鼻流血,逐步转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步态不稳。有的病牛腹泻、粪便带血。后期体温下降、痉挛而死亡。整个病程1天~2天。3、亚急性型:在舌及口腔粘膜处发生硬的结节,舌肿大呈暗红色,唾液中带血。颈部、胸部及外阴部水肿,有热痛,称为炭疽痈。直肠粘膜发生炭疽时,肛门浮肿,粘膜外翻,排粪困难,粪暗紫色并带血。
诊断 因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因此不易确诊,必须结合症状进行血液细菌学检查。对怀疑炭疽的病例严禁进行尸体剖检,防止尸体内的炭疽杆菌接触到空气形成芽孢,污染周围的环境,而形成永久性疫源地。可从耳尖采血涂片用瑞氏或姬母萨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典型带荚膜的炭疽杆菌就能确诊,也可取疑为炭疽病的组织如皮张等数克作环状沉淀反应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1、治疗:抗炭疽血清是特效药物,每次用100毫升~30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必要时第二天再注射一次。同时配合注射青霉素3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每天2次,直至痊愈,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预防:对奶牛每年用炭疽芽孢菌苗作一次预防注射,一般在冬、春季进行。3、发生炭疽时,应封锁、隔离、消毒,查出传染源并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同群健畜立即用免疫血清进行预防注射,若无血清要尽早接种芽孢菌苗,受威胁的周围家畜也要进行接种。尸体不得剖杀利用,应火烧或消毒后深埋。粪便、垫草等就近焚烧,用具、场地用20%漂白粉或0.1%碘溶液彻底消毒。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7月~10月份,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往往引起全群发病,造成产奶量严重下降。
症状 体温高达41度至42度,精神沉郁,流泪,呼吸加快。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多量流涎,粪干或下痢。四肢关节肿痛,呆立不动,或跛行,或卧地不起,产奶量迅速下降或停止,痊愈后产奶量恢复速度较慢。
防治措施 治疗牛流行热无特异疗法,为防止继发感染,只能采取对症治疗。1、对高热时的病牛,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毫升~3000毫升,10%磺胺嘧啶液10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每日2次~3次;同时,肌注30%安乃近溶液20毫升~30毫升。对重症病牛,同时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并增加强心、解毒药物。对卧地不起、瘫痪的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毫升,25%葡萄糖液5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40%乌洛托品50毫升,10%水杨酸钠20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3天~5天,同时增加2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1000毫升。2、加强饲养管理,增加奶牛抵抗力,对卧地不起者,要人工翻动,防止发生褥疮。3、用牛流行热疫苗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