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蟾酥
除了在冬眠期的蟾蜍外,长成了的个体均可采集蟾酥。采取时先将蟾蜍身体及外皮洗净待干后, 一手捉蛤(可戴胶手套),一手用竹或木制刀片刮取其耳后腺及背部疙瘩分泌的白色浆液(注意勿溅入眼内以免引起刺激发炎),盛入非金属器皿中,滤去杂质,然后将蟾酥浆涂于玻璃平板上晒干,取下即成片酥。纯品呈不等大小的片状,质硬而脆,棕褐色有光泽,嗅时有刺激(鼻、眼)的性味,舌尝有麻木感,能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本品是制作人药及兽药的片、丸剂及注射剂(如六神丸及蟾酥注射液)的名贵药材。取蟾酥后的蜡蟆不可立即放入水中,需放养于无水干地一些时间,以免感染得病。一般每20天可取蟾酥一次。
2、蟾衣(蟾蜍皮)
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动物学和近代药学文献均未查阅到蟾蜍有自然脱衣膜的记载,只在古药书《本草拾遗》中有此记述。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采蟾衣可设置在一个大小适宜的玻璃围内操作。围内建脱衣池,池底用水泥抹成倾斜状,设排水道,安照明灯,然后将蟾蜍(个体重70 克以上)放入围内,不喂食物,围温15-350C,3-5 天即开始脱衣,第7 天达高峰,当蟾衣从头—前肢—腹部脱离到后肢第三条腿时,拿起蟾蜍将衣拉脱,在清水中漂洗,轻拉开,平展于玻璃片上,取出,晾、晒干,即得蟾衣。蟾蜍一年可脱10-40 张蟾衣。干蟾衣外形似蟾蜍,全体密布小棕红色点状斑纹,内表面有许多皮脂腺干燥分泌物堆积形成的突起,味苦而辛。它属上等中药材。取蟾衣和蟾酥都是可产药而不杀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再生资源。目前蟾衣在市场上严重紧缺,据报道近年仅能提供需求量的23%。但用喷“脱衣素”之类药物刺激所采之蟾衣被视为伪品。
3、蟾蜍干
将蟾蜍剖开腹部后除去内脏,撑开晒干或烘干后便成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