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如何提高母鸡周期产蛋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4  来源:中国禽病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98

1. 注重鸡群的日常管理。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育雏时必须给以较高的温度。一般育雏第一、二天,育雏器温度保持35℃,室温保持24℃;以后逐渐降低,

到4~6周龄时降至室温。温度合适与否,主要看鸡群的分布及其精神状态。温度合适,则鸡群分布均匀,食欲旺盛,精神良好。育成鸡适宜温度为5~27℃,

产蛋鸡产蛋期间适宜温度为13~20℃。在保持温度前提下,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特别是氨气浓度。由于鸡很容易受惊扰,因此管理上要定人、定群、定时间饲喂,工作人员在鸡舍、运动场内外工作时动作要轻稳,尽可能使鸡舍保持安静。严禁工作人员穿奇装异服、对参观人员禁用镁光灯拍照。

2. 加强对鸡群的饲料和光照控制。苗鸡入舍后先关灯让雏鸡休息1~2小时,然后开灯、饮水(与室温相同的温开水)、开食。由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迅速,而消化器官小,消化能力差,因此要喂以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并且饲料调制要适宜,要易于消化。建议:1日龄,喂玉米粉;2日龄,喂2/3玉米粉+1/3小鸡料混匀;3日龄,喂1/3玉米粉+2/3小鸡料;

4日龄以后用小鸡料。开始48小时内连续光照,光照强度白羽鸡10~20勒克司,褐羽鸡30勒克司;两天后雏鸡光照降低为10勒克司,光照时间为每日递减1~2小时;至五周龄末为8小时稳定光照。对育成鸡光照强度的控制重点在于使鸡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使鸡适龄开产。以后针对不同品种鸡周龄体重标准,定期抽样称重,并根据称重结果及时调整饲料的配额。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10勒克司。对产蛋鸡光照强度的控制重点在于使开产母鸡产蛋率迅速上升到高峰,并尽量延长主产期。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要迅速将生产日粮改为产蛋日粮,并注意限量饲喂,防止体肥或产生脂肪肝。自20周龄开始,每周光照增加1小时,至25~27周龄光照稳定在14~16小时,光照强度10勒克司。保持恒定的光照制度。到产蛋后期适当增加光照,不超过17小时,延长主产期,提高产蛋量。

3.搞好防疫灭病保健工作。维持鸡群健康,首先要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

(1) 进鸡前,育雏室要消毒。首先将鸡舍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剂冲洗墙壁、地面和用具,最后将鸡舍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随后通风换气1~2周后投入使用。

(2) 进入生产区内的人员和运输工具要消毒。生产区入口处要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间(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3)进鸡后,鸡舍要坚持每周两次带鸡消毒。其次,在所有消毒环节中,都要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消毒药水(如百毒杀、过氧乙酸、1210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