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搭架孵鸡,就是在孵化室内搭建多层孵化架,使整个孵化过程均在孵化架上完成,改变过去那种在炕上孵化,摊架上出雏的传统方式。搭架孵化,一是在室内四周设火道供温,把整个孵化室视为一个大孵化器,这样,不但孵化量大,出雏率高,而且免去移蛋上摊操作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种蛋破损率,很适宜农村专业户采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孵化前的准备:
一温化室的选择:
孵化室要求保温性能好,坐北朝南,高度约为2.7~3.0米。可利用旧房改建,把窗户用砖或土坯砌上1/2~1/3,仅留上部,墙壁刷白,顶棚糊好,打水泥地面。孵化室大小可根据孵化量而定,如孵化量在1万枚以上,应有普通农舍1.5间;2~3万枚应有3间。
二孵化架的搭建:
孵化架相当于孵化器的孵化盘和出雏盘。孵化架要求牢固、操作方便、架面平整。孵化架有4根立柱,8根横杆及一些高梁秸秆、苇席等材料组成。先将立柱埋结实,然后将横杆绑在立柱上,高梁秸秆扎成小把横于架上,其上铺5厘米厚的麦秸或稻草,最上层再铺苇席。孵化架四周或三面有走道,便于操作,架宽不超过1.2~1.4米。架的层数可根据房高确定,一般2~3层,最底层离地面80~100厘米,层间隔50~60厘米,最上层离屋顶不少于65厘米,每层架面要整。每层架的四周用高梁秸秆扎把挡起8~10厘米高,防止掉蛋和雏,还利于周边上蛋的保温。孵化架上每平方米可孵种蛋500~800个。
三设备安装:
一是供温设备。供温设备有炉子、火墙或火道及烟囱等组成。炉子可用砖砌,应设在孵化室外,室内砌火墙或火道,火道与墙壁应有10~15厘米的距离,以利散热。在烟囱与火道连接处设一铁闸板,以此来调节火力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烟囱高度应等于1/3火道长度。二是通风设备安装。在每个窗户上端开一个可以开关的风斗,用于换气,房顶开换气孔,面积30厘米×30厘米左右,应高于层脊。三是其它设备。准备搪瓷盆、塑料盆等盛水用具,其内盛放清洁水放入孵化室内,自然蒸发供湿,也可在室内挂湿麻袋片。此外,准备好干湿温度计1支,温度计2~4支,以及照蛋用具、消毒药品等。
四消毒试温:
孵化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要彻底清扫地面、墙壁,孵化架上喷洒2%来苏儿液,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21克高锰酸钾,42毫升福尔马林薰蒸消毒30分钟。之后试温1~2天,待孵化室内温度保持在39~40℃时,即可上蛋孵化。
二、孵化技术操作 :
一温度控制:
根据室内温度高低,决定烧火时间,并通过升温铁闸板,开关窗户来调节室温。为使室内温度恒定,烧火时按照大火不烧,小火不断的原则来操作,并观察记录室温变化,尽快掌握烧火控温的规律。同时,应经常注意观察蛋温,蛋温控制标准是:冬春入孵1~5天时为39~39.5℃;6~10天时为38~38.5℃;20~21天时为37.5~38℃;
二湿度调节:
湿度靠自然蒸发供给,过于干燥时,也可在地面喷水。相对湿度标准为:入孵1~7天为60%;8~17天为50%~55%;18天以后为65%~70%。
三通风换气:
此法孵化,通风换气比孵化器好。可通过关闭窗上的风斗进行换气,孵化初期和室温下降时可关
闭通气窗。平时应全部打开。温室孵化属变温孵化,一般不做专门晾蛋处理。
四照蛋翻蛋:
头照在5~6天时进行,排出无精、死精蛋,二照在11天时进行;捡出死胚蛋;每4~6小时翻蛋1次,注意将中间与边缘的蛋对调。
五出雏:
孵化到19天时,架四周设栅栏,防雏掉下。一般每2小时检雏1次,待架上胚蛋少时,要予以集中,利于出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