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疫苗的普遍使用,在临床上典型新城疫已很难见到,但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却逐渐增多。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短时间内便可波及全群,但一般死亡率较低。该病主要危害育成鸡和产蛋鸡,是对养禽业危害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2005年入冬至今,笔者先后接诊了多起以产蛋量明显下降,已产鸽蛋、软壳蛋为主要特征,并有少量鸡只死亡的病例。现将一例典型病例介绍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天津市武清区某养殖场饲养5000只蛋鸡,180日龄,常规饲养,按正常程序免疫,2005年12月4日鸡只突然发病,病鸡精神萎顿,垂头缩经、两翅下垂、闭眼、呆立,部分病鸡有走路摇摆、步态蹒跚的神经症状。病鸡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水样分泌物,呼吸困难、甩头、有喘鸣声。发病后病鸡食欲明显减少,食欲增加,2~3天后体温升高达43~44℃,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薄壳蛋、软壳蛋。严重腹泻,排绿色粪便,最终少量鸡只因严重脱水、衰竭死亡。
二、剖检
鼻腔和眶下窦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症,鼻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肿胀,部分鸡只可见下颌及肉髯皮下水肿,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喉头黏膜充血、肿胀,并有少量的出血点和多量粘液,肠黏膜轻度出血、充血,个别鸡的腺胃黏膜有少量出血点,直肠、泄殖腔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有轻微出血,肝肾稍肿,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显著肿大并有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
细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 无菌操作取气管、气囊分泌物,直接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并用葡萄球菌在同一平板上作垂直划线接种,置于烛缸中37℃培养24~48小时,葡萄球菌菌落旁边有细小卫星菌落生长,取该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菌,呈多形性存在,菌体周围有荚膜。
用胶体金反应做病毒初步鉴定 分别用罗曼公司生产的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监测试剂盒和新城疫病毒抗原快速监测试剂盒进行监测,禽流感呈阴性,新城疫呈阳性。
血清学检查 采集发病鸡血清10份,半月后再采血10份,常规方法监测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效价,观其抗体消长情况。结果,鸡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HI)中,抗体效价为24×4、25×4、26×4;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HI)中,抗体效价为25×8、26×2;恢复期,鸡新城疫抗体效价均在27以上,禽流感抗体效价基本没有变化,可诊断为新城疫病毒感染。
上述病例根据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与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
四、防治
1.全群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进行紧急接种,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和抗生素,如新霉素、氟苯尼考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2.用磺胺二甲嘧啶按千分之二拌料,饲喂4天。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清肺通窍、疏风消肿、祛痰平喘的中草药治疗。
方剂:辛夷30克、白芷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半夏30克、生姜30克、停力子30克、防风30克、乌梅30克、诃子30克、猪芩30克、泽泻30克、三仙30克、甘草30克、益母草30克,每只鸡每天3克,连用4天。
3.对传染性鼻炎防要重于治,一般采用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疫苗对30~40日龄的鸡只进行首免,每只鸡注射0.3毫升,18~20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每只鸡注射0.5毫升,疫区内的鸡只在免疫时要使用5~7天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以防带菌鸡发病。
五、小结
1.笔者认为造成本次疾病发生的原因为鸡群免疫失败,当气温骤变、舍内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时而诱发传染性鼻炎的发生。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关:免疫接种的用水为未经过处理的含氯自来水,从而使疫苗的免疫作用降低。
2.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如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法氏囊病毒)同时感染,就会造成新城疫的免疫抑制。因此,在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时,应注意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另外,在新城疫最后一次免疫后应每隔三个月用Ⅳ系4倍量常规免疫一次,以防止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并且免疫时要采用正规厂家的疫苗,以确保免疫质量。
3.在细菌培养中由于嗜血杆菌酶系统不够完备,需要生长因子才能繁殖的革兰氏阴性菌。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采用血琼板,以葡萄球菌为培养菌的饲养方式,以达到对改菌的培养和鉴别的作用。
4.在传染性鼻炎的治疗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巩固了西药的治疗效果。
5.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首选,但磺胺类药物用量过大会影响鸡群产蛋,因此,用户要慎重选择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且拌料时一定要混合均匀。